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10月20日年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襄阳经济跨越发展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前,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由振邦同志牵头,带领市经信委等部门,就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健全完善服务工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和企业家工作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帮助大家开阔视野,专门组织100名企业家到宜昌考察学习,实地察看宜昌企业迅猛扩张、做大做强的架势,切身感受宜昌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的劲头。市委、市政府提请各位企业家讨论《关于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使文件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襄阳工业做大做实做强提供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希望各位企业家多提意见和建议。从工业经济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我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处在这一发展阶段,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仍然是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导引擎和根本动力,襄阳的发展速度、层级、层次和影响力,仍然是由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来决定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工业化中期特征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呈加速发展态势。不论是工业企业个数的增加,还是单体企业产能的扩张,都进入了递加速状态。从完成第1页共48页工业化任务的国家的发展历程看,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都会有10年至20年的加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可以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如过去人们常提的“亚洲四小龙”,基本是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化初期,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轻工业。同时,还因为资本积累极为有限,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只能选择投资相对少、劳动力需求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即轻工业。而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产业有了基础,发展重化工业和企业的重型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三是产业分工专业化、精细化、大型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集中专业人才做精专业事情,开办专业公司做大做强专业项目,成为这一时期不可阻挡的潮流。潮流是由规律推助的。专业分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最快速地把产业做得更精,做得更具竞争力。经过工业化初期一段时间的无序竞争后,行业和产业发展逐步回归理性,由相对分散走向集聚整合。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工业化中期的这三个特征,对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臵身事外。世界经济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都是政府决策者、经济工作者和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考量的因素。做大做实做强工业,是从襄阳当前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的目标要求。既符合当前工业化趋势,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应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理念和奋斗目标。刚才,必雄同志对做大做实做强工业,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我强调三点意见:一、树立建设工业大市的雄心壮志“大”是强的基础,是实的外在表现。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从全省战略布局中定位发展坐标,必须以“一主第2页共48页两副”中心城市作为参照系,确定追赶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襄阳与武汉、宜昌相比,都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工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从XX市、XX市、襄阳市2010年工业规模看,在“大”的差距上,襄阳与武汉、宜昌相比差得很大。XX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1941亿元,占全省31.6%;宜昌是747亿元,占全省的17.2%;襄阳是681亿元,占全省的11.1%。从单体工业企业块头看,在“强”的差距上,襄阳与武汉相比差得很远。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襄阳是武汉的1/2,但工业总产值却仅有武汉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