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在集团公司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关于在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动员大会上的领导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大会,对集团公司开展机关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进行动员。刚才党委副书记xx同志宣读了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经过党委充分酝酿,征求各方面意见,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现在正式公布予以实施。下面,我代表集团公司党委作一个简要动员,谈几点意见。一、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党适应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推进的各项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十六大前,此项改革已在一些方面上取得较大进展,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十三大以后建立了公务员制度;十四大以后此项改革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并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多项议程上取得进展。十五大以后,中央曾于2000年6月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这是此项改革进入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标志。而此后于2002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十六大以后相继推出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地方党委全委会对下一级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等五个法规性的文件,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性、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我在这里可以从几个例子说明人事制度改革是从老一辈中央领导带头开始的。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的会议上讲了这样一番话:“今天恐怕讲的是对我们高级干部来说不是那么很愉快的一些话。现在我们国第1页共11页家面临的一个危机,真正的危机,就是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没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有专业知识的干部。”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收到了副委员长蔡畅主动要求辞去职务的信。信中她恳切地说:“我希望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彻底根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我们共产党人要为人民谋利益,不为自己谋私利。”此后,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相继写信,请求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到了十二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又表达过这样一个愿望:“我们下届的中央委员会,50岁以下的人,50个,这个要求不算苛刻。但是,如果这点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党代表大会,不会是成功的党代表大会。这是表现我们事业兴旺发达一个标志之一。”邓小平的这个愿望在十二大上实现了,新当选的几十位年轻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中,江泽民55岁,他是电子工业部的部长;当时李鹏同志是53岁,是水利电力部第一副部长。还有47岁的李瑞环,他当时是XX省委书记。最年轻的就是胡锦涛,他当时才39岁,是XX省建委的副主任。一大批德才兼备、比较年轻的党员第一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二)推行干部竞争上岗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对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经历了改革起步、改革发展、巩固提高、规范和扩大等四个阶段的成功实践经验来认识这个问题。首先,1978—1985年之间的改革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企业、事业单位以招聘的形式,通过考试、答辩和群众评议来选拔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了干部竞争上岗的雏形。其次。1986—1988年之间的改革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政府部门也开始进行公选领导干部,而且公选已向较高的职位发展。如1986年2月XX市公选审计局、标准计量局正副局长,4月XX市公选市经委副主任等3名局级干部。这是我国地方政府机关最早公选较高职位的几批领导干部。此后,公开招聘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从地级市政府机关发展到省、国家政府机关。第三、1989—1995年之间的提高阶段。1995年2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改革成果固定下来,表明第2页共11页公选的面要由政府工作部门扩大到党委工作部门、扩大到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人选。以《条例》为标志,在全国范围内干部选拔的竞争机制开始从企事业单位引入了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在我们党的干部选拔方式中的历史地位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