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军同志在全市加快经济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动员大会上讲话(20XX年.5)张少军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2008年全市经济工作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主要生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各级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共克时艰,扎实推进“大临沂、新临沂”各项建设,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50亿元,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80.23亿元,增长16.7%。全市经济社会运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粮食总产达到432.9万吨,单产再创新高,我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工业经济稳健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870亿元,增长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6.6%,比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715亿元,增长14.5%;文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加值增长31%,占gdp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我市荣获“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地热城”、“中国市场名城”等称号。二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预计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5亿元、进出口总额40亿美元,分别增长25%、23.4%和27.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45亿元、利润160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2%;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新增117家。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年度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5.8%、5%和6.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第1页共20页放量同比削减6%和3%。金融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08亿元和1041亿元,比年初增加252亿元和141亿元。三是改革开放扎实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一批企业通过改制重组走出困境。组建成立了蒙山旅游集团等企业,为相关产业的资源整合开发提供了平台。资本市场培育力度加大,新增上市企业3家。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占国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81.1%,提高1.6个百分点。行政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我市被省确定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市实现出口26亿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亿美元,对外投资额居全省前列。四是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市区北城XX县区、涑河片区、滨河景区、临沂大学筹建、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6国道临沂西绕城线、沂河大通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XX县区河道、道路、铁路沿线、城中村、旧住宅区、城乡结合部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滨水”特色更加突出。县城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沼气用户数量居全省首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三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我市被评为生态市建设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五是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12%。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得到顺利实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由800元提高到900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长5%和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分别完成63.3万和3.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补贴累计达1932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科第2页共20页技创新步伐加快,产学研结合取得重要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行了奥运会圣火传递、第五届书圣文化节、市第四届运动会等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