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课时)一、动物的种类1、大约有150万种2、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3、鱼类的形态特点: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e)运动器官——鳍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臀鳍:平衡身体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f)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g)呼吸器官——鳃鳃丝:气体交换的场所鳃弓鳃耙:过滤水中的物质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六、作业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A、150种B、100万种C、150万种D、200万种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A、摄食B、生殖C、呼吸D、排泄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B、尾鳍的不断摆动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A、体外鼻孔鳃血液B、体外口鳃血液C、体外口鳃体外D、体外鼻孔口鳃体外七、教学反思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2课时)一、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葵、珊瑚、海蜇、水母、水螅等。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的动物。如:贝、螺、蚌、乌贼、章鱼等。3、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蟹等。4、其他动物:海豚、鲸、海豹(哺乳动物)、龟、鳖(爬行动物)等。二、动物间的联系: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三、水域环境的保护四、作业:1、下列不属于鱼纲的动物是()A、鲫鱼B、金鱼C、鲸鱼D、青鱼2、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A、水螅B、海蜇C、海葵D、珊瑚虫3、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A、工厂污水的排放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D、包括以上三项五、教学反思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4、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5-1-2陆地生活的动物(第1课时)一、与水域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二、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的外骨骼,爬行动物角质的鳞或甲)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气管)3、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4、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足、翅)三、环节动物: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节构成。如:蚯蚓、沙蚕、水蛭等生活环境: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