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人美版教材第七册第十四课《笔墨游戏-荷花》,属于第二学段“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本课通过欣赏潘天寿大师的作品,使学生置身于技法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游戏、欣赏、讨论、比较、尝试等活动,既丰富了美术文化知识又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开展教学,以“支架式”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搭“脚手架”的环节,贯彻以生为本,以师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在游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并选用视频中的小片段补充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实现寓教育和能力培养于活动中,加深对美术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认识,为学生主动性地探究提供良好的服务。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1.整合教材《笔墨游戏——荷花》是人美版北京美术实验教材第七册14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15课《笔墨游戏——青蛙》形成本册的国画单元,并与小学阶段整套教材的中国画知识形成一个较系统的知识系列。本课是中国画课程体系的中间部分,在三年级学生尝试了《水墨游戏》《我和画家一起画》等内容后,本课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也对以后中国画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更多的笔墨知识和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基础。2.本课的主题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并尝试运用中国画的墨色变化及基本笔法,运用勾线的方法初步表现荷花造型。在体验中国画的笔墨变化中让学生感受笔墨造型的情趣和表现的快乐,丰富学生审美感受,激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1)本课重点学习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荷花的方法。(2)教材中选用画家潘天寿大师的《晴霞图》作欣赏范画,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在中国画中墨色的浓淡以及中侧锋的运用,学习画家的表现技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荷花的照片,来了解荷花的结构、颜色和婀娜多姿的形态,并感受荷花的自然美。(3)教材对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变化进行了说明,并附有画法步骤范例。小组探究的内容是本课知识的重点,即学习墨色的浓淡和中侧锋的表现方法,并运用其表现荷花。学生情况:学生在《水墨游戏》《我和画家一起画》《彩墨游戏》三课中初步了解并感受了运用笔、墨、色、通过水的作用,在生宣纸上产生出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以游戏的形式尝试过滴染法、水冲墨、渗化法、色破墨等中国画墨色技法。但由于一学年中只有这样三节课,学生对中国画接触甚少,缺乏练习,所以尚不能熟练应用。我校是国画特色校,多年的知识积累已经让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国画基础,墨色的浓淡和中侧锋的用笔方法都有所了解,但对于表现荷花还是第一次,对于能够使用有浓淡变化的墨色表现荷花和中侧锋的用笔方法表现有姿态的花头来说是有难度的。学生往往容易在创作的过程中忽略线条和墨色的丰富变化,教师应注意引导。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因此,本课主要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焦、浓、重、淡、清的墨色等活动,感受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领悟和认识,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激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及认知规律,利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现代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巧妙结合,达到教与学完美统一,达到较好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具准备:课件、毛笔、墨汁、生宣纸、学生展示用展板、学具准备:美术书、毛笔、墨汁、生宣纸课前准备:检查用具、稳定学生情绪(一)导入(用时:2分钟)1、游戏:《眼力大比拼》教师演示中侧锋不同用笔方法的线条。教师:看谁先看出来,这两条线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看出中锋行笔线条细,侧锋行笔线条粗。学生看教师演示后回答。教师:造成粗细不同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我们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