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汇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当巴黎公社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执掌政权成为实践的时候,他们就提出要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正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充分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使人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斗争。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亲自为部队规定了三大纪律,其中第二条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后来根据革命斗争发展的实际需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过多次调整,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却始终没变。不拿一个红薯、不拿一针一线,看似事小,却从根本上划清了我军与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展现了我军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成为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而这一变化的历史动因,就在于改革开放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就在于我们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们清楚地记得,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突破是从农村开始的,而这恰恰是关心群众最现实、最直接利益的表现。一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长期受压抑的农村第1页共3页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形成以顺乎民意、稳定民心、富民强国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起点和归宿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既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所坚持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这一价值观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一个长期执政并处于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加大了,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以及领导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等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带来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如何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真正体现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确立起来。“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这个辩证统一,统一到哪里。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我们不是为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不是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无论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都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论、目的论和价值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