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腐蚀、沟壑、龟裂、海枯石烂”等词语。2.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3.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明确单句成段的句子的作用,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4.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并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2.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文章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3.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翻开时间的书页。二、自主预习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腐蚀(sh。渗入(shen)刨刮(paogua)沙砾(li)掸去(dan)浑浊(hhnzhuo)地壳(qi^o)山麓(lh)沟壑(h®沉淀!(dian)覆盖(珀)琥I珀(hupo)犀牛(xT)龟裂jn)楔形(xig)(2)词语释义犹豫:拿不定主意。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海枯石烂:直到海水干枯,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悬崖绝壁:形容非常险峻的山势。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山麓:山脚。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龟裂:裂开许多缝子。(3)词语辨析“犹豫”和“踌躇”两个词语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踌躇”还有“停留,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的意思,如“踌躇满志”。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I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答案示例: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2I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答案示例:岩石一小石子一沙砾、泥土一沉积一重压一胶结一新岩石。3I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答案示例:从“死”的石头上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石头的颜色不同,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化石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4.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答案示例: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5I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答案示例: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写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写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写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30、31):写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造福人类。(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答案示例:本文标题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答案示例: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诗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更能吸引读者。3.第4自然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答案示例: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