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二哥》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傻二哥的喜爱之情。2、抓住关键词语,学习从人物的衣着、动作的描写──,并体会描写的妙处。(体会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看图(课件出示),还记得他吗,是我们的老朋友,叫叫他的名字,叫出感情来。2、“傻二哥”你觉得他傻吗,文中用了什么样的词来形容?(板书:“傻灵傻灵”)从哪些方面来写他的“傻灵”?(板书:打扮吆喝换药糖)3、上节课我们还重点学习了他“讲究”的板书)吆喝声内容,大家还记得吗?一起吆喝吆喝。根据学生的注意力情况,两种方法:A、指名读B、齐读评读:①声音不够大,不像吆喝;②节奏慢,不能吸引我;③没有吆喝出滋味来。4、他的吆喝是如此的讲究,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可见傻二哥的聪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傻二哥》一文,默读课文的四至七自然段,看看课文哪些地方特别能反映出他的聪明,特别注意他的“打扮,吆喝”这两方面,划出关键的词句,并作上批注。二、细品“打扮部分1、同学们勾画得很认真,看得出在认真思考,我们来交流交流吧!2、随着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结合“聪明”来谈)深入体会“总是”一词:①生答到:白布上衣,黑色裤子很吸人注意,颜色对比鲜明,看出他很聪明。②这白布上衣,黑色裤子,只穿一次?两次?只看天穿?你们怎么知道到:“总是”③体会到什么?(只要一卖药糖,他就穿这一套)。师:成了他的职业装,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只要卖药糖,傻二哥就穿上它。还能体会到什么?(看图)提示语:看,他的肩上,还打着两个补丁?只穿这一套,干嘛不换换?(生活困难)4、我们从“总是”一词中不仅读出他的聪明,还读出了他生活的艰辛。体会“讲究”:1、从“发亮”的铜盖子和“发亮”的灯泡,体会出他的匠心。2、引导语:A、你们可以结合第五自然段的句子来体会。B、这怎么能体现他的聪明呢?C、你也很聪明,能识破瓶子里的秘密。3、正因为这样,课文中才用了一个词──“讲究”,你能说说这里的“讲究”是什么意思?“偏分头”老师查过资料,偏分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是很时髦的,看图,其他人留什么头?那时的傻二哥不过十五、六岁,他为什么留这种头?4、看来,他对自己的衣着、行头、发型如此讲究,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他的糖,足见他的“聪明”。5、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评读:A、我看见了傻二哥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可留着什么头型没看见。B、衣着看清了,可背的什么行头没看清!6、小结,作者抓住了傻二哥的外貌来写,非常传神。7、平时,同学们在写人物时,都会写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作者新凤霞为什么不这么写?(特点)8、是呀,作者抓住了特点,描写了他卖药糖时的打扮来突出傻二哥傻灵傻灵的特点!三、细读“吆喝”这一部分。1、学生答“人多”才开始吆喝。2、“吆喝”还摆架式。都准备好了,这才开始吆喝。3、自己读读这句,边读边划出表示动作的词。通过读,能像放电影一样,把他的样子读活吗?4、指名读:评读①我仿佛看到了他的腿一前一后,前弓,后蹬。②我只看到了他的手怎么放。5、齐读,全班同学一起加上动作,读这句话。他是怎么吆喝的,也一齐顺着一起读出来。6、我好像看到了无数个聪明的傻二哥在吆喝,你们怎么读得这么好,演得这么像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动作、描写(板书)描写才会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呀!7、“因为他有一副好嗓子,这时候,就像唱戏一样高低音配合,都是一套一套地吆喝出来!”“一套一套”地,他还会怎么吆喝?评语:A、从修辞手法方面评价。B、从效果方面评价。四、读“换药糖”部分。1、小孩子买糖,换来换去,不嫌麻烦,老师读着都嫌烦?师读烦吗?(体会“换”)2、干脆这样好不好,“买走了想想不好,往往要换好几次”。(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尽管这样傻二哥都五、总结:1、看似夸张的吆喝姿势,生动吆喝的内容,别具匠心的卖药糖的打扮,换药糖的不厌其烦。这成了新凤霞心中的傻二哥,齐读最后一自然段。2、事隔多年,新凤霞还常常想起卖药糖的傻二哥,想他的什么?3、出示原文中的一段话,音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