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变迁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扬州修建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这也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公元587年,在邗沟的基础上,隋文帝杨坚在扬州开山阳渎,对邗沟进行裁弯取直,进行漕运。●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济渠,从郑州西北到盱眙,并重修山阳渎。●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永济渠,南引沁水入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郊)。●公元610年,隋炀帝重开江南运河,自镇江直达杭州,共八百余里。至此,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和杭州为终点的南北大运河已经形成。●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八月,济州河开凿成功,从济宁到东平县共150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六月,会通河开凿成功,从东平县安山到临清的御河,共长250里,此段是大运河地势最高的一段。●至元三十年(1293年),从通州到北京积水潭的通惠河全部竣工,全长一百六十余里。这样,杭州的漕船就可以直接行驶到北京城内,京杭运河全线贯通。●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考的铜瓦厢决口,致使京杭运河南北断流●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漕运完全废止,大运河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开始了对古老大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目前,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盐、日用工业品、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