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青春的证明【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把握“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2、学会学习榜样,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3、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树立底线意思;能够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目标达成:1、学习重点:行己有耻2、学习难点:止于至善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自信的重要性?2、自强的作用?3、如何做到自强?【创境激趣】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提示:规则、格调等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自学导航】1.“行己有耻”的含义: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并不意味着____________,总有一些____________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2.“行己有耻”的要求(1)需要我们有______,不断提高____。“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_____,明确_____的理由。(2)遵守______。(3)树立触碰______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_____。(4)更需要我们________,拒绝_______,不断______。3.如何才能增强自控力?(1)增强“____________”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2)增强“____________”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3)加强____________。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4、什么是“止于至善”?5、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合作探究】1、孔子说:“行己有耻。”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做到“行己有耻”?2、“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古人倡导:“吾日三省吾身。”毛泽东主张常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鲁迅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地是无情地解剖自己。”马克思在填写女儿和表妹的“调查表”时,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对话。问:“好了,就剩下一个问题了,如果您犯了错误,您会轻易地承认吗?”答:“我随时都在准备着承认自己的错误。”读完材料后回答:⑴上面材料说明了一个说明问题?⑵你是怎样认识的?【强化训练】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A“规矩”与“方圆”是对立的B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C有了“规则”就一定能成“方圆”D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规矩2.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④“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因此,我们应该做到()①为了避免出错,不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②在行动之前,规划愿望③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④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A.标准B.改正C.局势D.法式5.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①道德规范②法律法规③纪律④“帮派”约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个人的情感好恶B.自身的愿望C.羞恶之心D.他人的评价7、“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追求“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①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要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