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障生活【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2.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3.知道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目标达成:1、法律的作用。2、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怎样理解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法律的含义?(法律的本质)3.什么是法治?4、法治的意义是什么(重要性)?【创境激趣】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自学导航】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1)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____的。(2)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保证实施的。(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________。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___。(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4)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______。3.法律的特征。4.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法律的作用。【合作探究】1、材料一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材料二吴大爷年过七十岁,多病缠身,丧失了劳动能力。他的三个儿子相互推诿,都不给吴大爷赡养费。邻里乡亲纷纷指责吴大爷的儿子们是“不孝之子”,但他们无动于衷。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吴大爷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法庭判决三个儿子按时给吴大爷赡养费。三兄弟懊悔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乡亲们说:“还是靠法律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乡亲们的指责没有起到作用,而法庭判决起了作用?材料三2016年1月12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受贿案,认定被告人李东生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0万元。(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法律的哪些特征?(2)你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材料二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材料三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材料一在一次道德与法治课上,某班同学围绕法律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激烈的争议出现了以下三种观点:甲:法律是可爱的,因为它保护公民的权利。乙:法律是无情的,因为它与惩罚紧密相连。丙:法律是神圣的,因为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材料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韩增义腐败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韩增义受贿金额达1617万元,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50万元。(1)请就材料一中甲、乙、丙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2)韩增义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法律具有什么功能?(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法律的几个作用。(1)甲的观点只看到法律具有保护公民权利的一方面,而没有看到法律惩治犯罪的另一方面。乙的观点只看到法律惩治犯罪的一方面,而没有看到法律具有保护公民权利的另一方面。丙的观点是片面的,认为法律是神圣的,正确。但法律的神圣不仅仅因为它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还因为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3)①规范作用: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