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与动能定理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人教2010年4月第3版)的第七章第七节,内容在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动能与动能定理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到动能与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解析】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在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学生也知道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要研究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因此,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关键内容,也是重点内容。教学目标及解析【目标】1.知道动能的符号、单位和表达式,会根据动能的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2.能从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导出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3.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解析】1.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通过分组探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动能定理表达式,并理解其物理意义。3.用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力做功的关系。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时对动能的理解特别是动能和做功之间的联系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采用视频使学生观察到做功能够引起速度的变化,而速度的变化引起了动能的变化,使学生将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有个感性的认识。进一步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得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知识系统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得到知识的过程,再利用例题和变式训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练习的方式交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最后以问答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所以本次教学先给出学生知识点以突出重点,然后通过练习来完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放在目标检测中。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多媒体直观演示:利用PPT对相关视频和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就动能表达式、动能定理及其解题步骤进行探讨,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3.小组讨论法:针对动能表达式及动能定理的相关例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做功能够引起速度的变化,而速度的变化引起了动能的变化,对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有个感性的认识。[设计意图]以学生们较熟知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过渡自然,学生易快速进入状态。[师生活动]先由师生共同观看小视频,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前置作业】1、下图是我们从第六节探究实验中得到的,图中得到的关系是W∝v2课件展示得动能定义前置作业让学生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例题与变式目标检测课堂小结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1)表达式:EK=mV2/2,文字表达: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单位:焦耳(J)3、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合=Ek2-Ek1=△EK(3)适用范围:恒力和变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对之前课程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便于教师针对学生反应适时展开教学。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探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师生活动]事先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完成预习工作,上课时,以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新课讲解1、探究动能表达式【例题1】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试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做的功与V1、V2的关系。(如下图)mFmFV1V2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