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之间存在联系。(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3)知道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2)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学生动手探究磁是否能生电及怎样才能生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按照探究步骤独立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建议本节教材从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出发,揭示出电与磁存在内在的联系,从而引出科学家们对“磁能生电吗?”这个问题的探索历程。学生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高中基础型教材中的重点探究课题,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过程,得出实验结论。然后用“示例”作为应用实验结论分析实际现象的范例。由于微弱磁通量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用学生实验的器材无法测出来,所以介绍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DIS实验”来测定微弱的地磁场磁通量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后,“历史回眸”中关于法拉第生平事迹的介绍,不仅阐述了发现电磁感应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寓偶然于必然之中”的哲学观点。本节教学建议在实验室进行,用1课时完成教学。1.关于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自主活动”的参考解答把线圈和灵敏电流计连接成闭合电路。若把条形磁铁放在线圈里静止不动,线圈里没有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偏转;若将条形磁铁在线圈中间插入或拔出,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就会发生偏转,说明线圈里有感应电流产生。2.关于学生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说明本实验是探索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识的能力,预期要达到如下目的:(1)能猜想出: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必须发生变化,才会产生感应电流。(2)实验方案除了课本给出的(插入或拔出磁铁)外,要能够按“怎样使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来设计出另外的实验方法,比如使开关通或断、调节变阻器电阻大小等。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设计两个方案,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关于“示例”的教学建议示例中的实验在课堂上先演示,后分析。通过讨论,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可以有较深的理解,体会到为达到同一个实验目的可以有多种实验方案。同时,对法拉第的科学探索精神更为崇敬。4.关于“DIS实验”的教学建议“DIS实验”可作为课堂演示实验,若有条件也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堂里做的验证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若将线圈转到与磁子午面(经过地心和磁针静止时所指示的南北方向所作的垂直平面)平行时,线圈稍有转动,磁通量变化会比较大,所以产生的感应电流较明显。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演示奥斯特实验:电能生磁提出:磁能生电吗?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证实猜想导入二1、磁场及磁感线的基本特征。2、电流的磁场、右手螺旋定则及磁现象的电本质。3、磁通、磁感强度的含义及相互关系。4、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律。以上内容主要由教师复习为主。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些内容,还知道了电能生磁,那么我们日常用的电是哪里来的呢?磁能生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