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氧化还原反应(二)1.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2︰1C.1︰2D.2︰32.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lNa2SO4B.NaClNaBr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3.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H2O2>Fe2+>Cl—。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2Fe2++SO2+4H+B.I2+SO2+2H2O=H2SO4+2HIC.H2O2+H2SO4=SO2↑+O2↑+2H2OD.2Fe2++I2=2Fe3++2I—4.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A.+4B.+5C.+6D.+75.将NO3-+Zn+OH-+H2O→NH3+Zn(OH)42-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A.2B.4C.6D.86.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7.反应⑴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⑵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⑴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B.I2在反应⑴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⑵中是氧化产物C.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D.氧化性:MnO2>IO3->I2>SO42->Mn2+8.有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当锌棒质量减少6.5g时,和碳棒相连的Pt电极质量增加6.4gB.同温同压下,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碳棒以及和碳棒相连的Pt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相等C.假设两装置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装置A中pH增大,装置B中pH为1D.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装置A中的溶液质量增加31.5g,装置B中的溶液质量减少40g9.已知下列反应:2HBr+H2SO4(浓)==Br2+SO2+2H2O,Br2+SO2+2H2O==2HBr+H2SO4有关上述反应的结论正确的是A.上述两个反应是矛盾的B.氧化性:Br2>H2SO4(浓)>H2SO4(稀)C.氧化性:H2SO4(浓)>Br2.>H2SO4(稀)D.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与反应条件、浓度等无关10.目潜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⑴实验室制备ClO2的方法是用亚氯酸钠与氯气反应:□NaClO2+□Cl2□ClO2+□NaCl。①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②NaClO2、Cl2、ClO2三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⑵工业制备ClO2的一种方法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还原氯酸钠。请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CH3OH+□NaClO3+□□ClO2+□CO2+□Na2SO4+□H2O⑶若上述两个反应中转移等量的电子,则两种方法制得的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装置A装置Bn⑴∶n⑵=。11.已知:氧化性:KMnO4>HNO3;Bi位于周期表中VA,+3价较稳定,NaBiO3溶液为无色。取一定量的Mn(NO3)2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滴加适量的NaBiO3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②继续滴加适量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③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④最后通入足量的SO2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⑴KMnO4、H2O2、PbO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⑵实验④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⑶实验②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13.有三份不同质量的铁粉样品①②③,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取一份样品分别与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