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复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4.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要求熟记基础知识。方法指导:判断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光束是会聚光束还是发散光束,而是看光束在原来的基础上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即物体在焦点以外移动时,像也随之沿同方向移动;(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倒立,且物与像分居透镜两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必正立,且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如图所示,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画出图甲、乙中入射光线经过薄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丙中填上合适的透镜。2.下列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C)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归纳总结:1.近视眼和远视眼最显著的区别:(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远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近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后方。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1)近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强,所以要用发散透镜(凹透镜)来矫正;(2)远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弱,所以要用会聚透镜(凸透镜)来矫正。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教师点评。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4.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BD)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二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C)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5.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眼睛折射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这个人的眼睛属于远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这个人应该配戴由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方案二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