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考纲解读考点考纲主要内容高考示例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藩镇割据2017课标Ⅰ,262017课标Ⅱ,252017江苏单科,32016课标Ⅱ,252015四川文综,22015广东文综,132014江苏单科,21(1)(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1)曲辕犁;翻车、筒车;均田制(2)灌钢法(3)柜坊和飞钱;坊市制度;市舶使2017课标Ⅱ,262017课标Ⅲ,262016江苏单科,32016海南单科,62015江苏单科,42014重庆文综,3“三教合一”及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1)“三教合一”(2)雕版印刷术、火药、《齐民要术》(3)书法成为艺术;绘画理论形成(4)唐诗2017北京文综,142016课标Ⅱ,242016课标Ⅲ,262014课标Ⅰ,252014江苏单科,32014天津文综,2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较少,不单独列入目录,相关知识放入本单元。分析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中国古代文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隋唐时期(581—907年),中国古代文明到达了繁荣阶段。这一时期,隋唐文明传播四方,对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命题规律:(1)从题型看,多为选择题,科举制方面有可能命制非选择题。(2)从内容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曲辕犁、火药、书画艺术等属于考查的重点,尤其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多个省份曾多次考查,复习时要尤为注意。(3)从形式看,原始材料、图片、表格的运用较多,多以此创设新情境。(4)从难易度看,本单元没有太多难点,考查内容也相对简单。备考建议:本单元内容相对琐碎,注意归纳整理本单元知识的基本线索和内容,紧扣“成熟”这一特征,把分散的内容串联起来。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1.(2017课标Ⅰ,26,4分)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2.(2017课标Ⅱ,25,4分)《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3.(2017江苏单科,3,3分)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C4.(2016课标Ⅱ,25,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5.(2015四川文综,2,4分)“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答案C6.(2015广东文综,13,4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7.(2013江苏单科,3,3分)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