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掌握建构增长模型的方法2.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和“S”型曲线3.结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1.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形成稳态与平衡观2.通过“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学习,掌握实验设计与实施及对实验结果的交流与评价能力4.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及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形成关注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研究方法及实例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大致呈“J”型。2.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2.形成原因3.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4.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3.研究意义(1)有害动物的防治。(2)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步骤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3.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4.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就是“J”型和“S”型增长。()提示:1.√2.√3.×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中,该种群也可能不适应新环境会遭淘汰。4.×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甚至消亡。种群增长数量曲线[问题探究]1.据图回答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甲乙(1)尝试分析曲线a、b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的含义。提示: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2)从下列因素中选出使图乙中曲线c变为曲线d的有哪些?(填序号)。①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②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④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⑤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提示:①②④⑤。2.在“S”型曲线中,有一段时期近似于“J”型曲线,这一段是否等同于“J”型曲线?(1)判断:__________(填“是”或“否”)。(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否(2)“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趋势,“S”型曲线是在环境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趋势3.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采取什么措施?提示: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归纳总结]“S”型增长曲线的解读图甲图乙图丙三图对比分析解读:(1)t1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