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困惑我们说传统节日不可改变,但人们过节的方式却可以变得多种多样。真善美不可改变,但人们传递真善美的途径可以层出不穷。同样,教育的宗旨不可改变,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改变甚至创新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师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改变语文教师的行为,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教师地位的转变:应由“居高临下”变成“平等首席”俗语云:“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理念已不适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有一条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而情感对流对于形成知识对流则具有强大的驱动力。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在学生眼中始终是俯视的,这使得学生的情感无形中成为一座孤岛,对外封闭,从而也阻隔掉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如果教师能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一个“尊者”,而是成为“平等首席”,课堂上也不再是讲者与听者的关系,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能够调动起来。教学是双向活动,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发现者,欣赏者,组织者,促进者,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绝对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二、上课思维方式的转变:解放自我,不当“疯子”,也不教“傻子”《说文解字》中的“教”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其含义:在教学上,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仿效者,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在教学哲学上,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白纸上画各种图案。正是由于此类思想的熏陶,传统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的舞台。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甚至有人调侃这种模式为“教师上课像疯子,学生听课是傻子”。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被动。在新课程中,教师只有解放自我,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才有机会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机会和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人人都能学好,个个都能成才。”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去掉教师的“金口玉言”,“标准答案”的神话。真正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引导者,适时抓住契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这样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复习课上,我真正见识到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无穷的智慧。我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学生月考作文导入,来进行审题立意的分析。材料如下: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通过分析,我列举了在学生试卷当中出现的作文立意:1、要勇于超越前人的丰碑;2、挑战前人的成就;3、学会超越,勇于超越;4、站在前人的肩上前行;5、站在辉煌之上;6、要有忧患意识;7、学会感恩;8、事物都具有两面性;9、逆境成就人才;10、福兮,祸之所伏;11、给后人留点空间;从学生刚刚写过的作文导入,学生一个个都很兴奋。因为作文占的分数比较多,而且同学之间作文分数的差距较大。进行一定的提示分析后,学生们开始就自己作文的观点发表看法,在以上十一种立意当中,我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提问的方式,来辨析评价每个立意的优劣。由此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也很活跃这一堂课,我解放了自己,又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讲台,粉笔,书本还给学生,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达到了一堂作文审题立意课的效果。教师不再是一个“讲课的疯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