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西湖的绿》教学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自主鉴赏能力,要通过反复诵读来达到领悟的目的,通过读来赏析“绿”的不同之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3、领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蜿蜒心旷神怡古木参天苍翠欲滴莽莽苍苍坚忍不拔亭亭玉立幽静(选择喜欢的说句话)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本篇课文着重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点的绿?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灵隐,苏堤,花港观鱼)(苍翠欲滴,莽莽苍苍,蓬勃生机)二、自主探究,交流“绿”。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近西湖,去细细品味那份绿,那份美。请同学们自读第一个自然段,抓住描写绿的词语,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想象一下句子描述的画面,最后谈谈自己的感受。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1)、灵隐的“绿”雨中去访灵隐,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从描写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峰下蜿蜒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语言中去体验灵隐绿得多彩。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个自然段的时候,先抓住描写绿的词语,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想象一下句子描述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来自学二、三自然段。(2)、苏堤的“绿”抓住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出她的多姿,读出她的意趣,读出她的坚忍不拔。(3)花港观鱼的“绿”花港观鱼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这“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三、体验积累,亲吻“绿”文中有许多描写“绿”准确、生动的词语和句子,请摘抄在自己的书法本上,细细品味。游览至此,你对西湖的美景有何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带着满眼的绿色,作者踏上归途,这一路欣赏,又给她留下了怎样的感受?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何感受?)(作者在一湖的幽静中仍在回味西湖的“绿”)四、小结:作者用了比较,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绿”,赞美了“绿”的生机,“绿”的茁壮,这一切的美都是作者观察出来的,我们也要多观察,多体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五、拓展延伸,融化“绿”欣赏其他描写“绿”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绿”。老舍的《草原》片段刘国林《可爱的草塘》片段六、作业:1、写导游词。西湖是这么美,“绿”得如此神奇,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人成千上万。你能概括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好吧,心动不如行动,请你们选择一处景点,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韵味的“绿”。看哪一位导游最能打动游客的心,让他们倾心,一饱眼福。2、仔细观察周围的“绿”,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的绿》。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查找,引导学生立足语言土壤,以读为本,以想象为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为主、讲为辅,学生在“读”中领悟、赏析两地“绿”的不同之处,教师的“辅”体现在点拨和评价上。叶圣陶曾言“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很重要,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在教材中走一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