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阵痛之年:并购是“实业投行”下一机遇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作者:崔继培王文韬]2014年必将是信托业体味转型阵痛的一年,虽然2013年的信托公司年报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信托公司高管们看到这些数字并不会欣喜兴奋,而是忧心忡忡。无论是源自传统业务增长乏力、风险剧增的内忧,还是面临金融环境和同业竞争的外患,都决定了信托的转型之路将会更加艰难。这两年,金融行业新规频落,资管市场竞争愈加白热化,信托转型意愿强烈。信托往何处转?是高大上的家族信托,还是颠覆传统的土地信托,亦或是打通产融的消费信托?我们认为,以上这些热议的方向都很难成为信托业短时间内可以大规模复制的转型路径,因为这类特殊的业务都往往与信托公司本身的资源禀赋紧密相连。并购业务一直是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作为中国的“实业投行”,能否涉足并购业务,并以此作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认为,信托参与产业并购,无论是从自身的工具优势,还是从近年来积累的实业投融资经验来看,都是极具想象力的一种业务类型,关键在于习惯于做短平快项目的信托经理们是否有动力去做这样一件事。“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是中央政府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方针,信托如何践行这一方针,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认为,信托盘活存量有两个重要方向:资产证券化和并购整合业务。资产证券化盘活的是企业的存量资产,并购业务盘活的是某个行业中存量的低效率中小企业,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依靠自己以增量的方式做大做强,有一部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存量企业的并购整合来做大做强。在目前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并购重组业务将会是信托进行转型突破的重要机会,并且是接地气、可把握的机会。纵观信托行业过去几年突飞猛进的历史,信托的每次爆发无不是抓住了一个个机遇,比如银信合作模式下的信贷资产出表,比如房地产传统融资渠道缩紧时信托的差异化融资,又比如地方政府资金饥渴时信托的雪中送炭。下一个并购重组、盘活存量的机遇,信托能否还能抓到?针对信托如何介入并购业务,智信资产管理院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此次首期推出“并购信托引子篇”和“并购信托预热篇”(以后将推出其它各篇),前者以平安信托并购上海家化的案例作为引子,让读者对信托参与并购重组有一个整体了解;后者主要分析了各金融机构介入并购的方式,为信托从事并购业务提供样本参照。并购的市场机会并购(MergersandAcquisitions,M&A)是兼并和收购的总称。并购的动因和意义主要在于规模经济、财务协同、提升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并购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按照并购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并购、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计划三种;按照并购后的法律状态,可以分为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控股合并三种;按照并购价款支付方式,可以分为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承担债务以及混合支付等几种;按照双方的产业特征,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按照是否通过证券交易所完成,可以分为要约并购和协议并购。除如上所述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类别,如杠杆收购等,在此不再赘述。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通过并购等资本市场行为,可以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国现有的经济格局下,许多产业,尤其是竞争性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由此孕育了大量的并购机会,无论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并购,还是多品牌、多领域运作的控股收购,都迅速地如火如荼起来,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的介入也令交易金额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就中国市场而言,并购市场处于不断扩大的上升期,而在IPO停摆时期并购市场则往往呈现爆发态势。IPO暂停的2013年,中国市场并购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达到历史最高,被称为“中国并购大年”。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中国市场2013年全年共完成并购1,232起,同比上升24.3%,涉及并购金额达9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83.6%。其中,国内并购1,094起,同比增长30.7%,交易量占88.8%,涉及交易金额417.40亿美元,较2012年大涨141.6%,占总交易金额的44.8%;海外并购99起,较2012年的112起减少11.6%,交易量占8.0%,但并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