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规矩》有感读《规矩和爱》有感大信学校刘阳大学时多次听老师们提到王涛博士的大名,曾有一次去长春做过讲座,据说座无虚席,反应相当热烈。很多人因为王涛博士的讲座,被新的教育理念所感染,教育行为也随之改变,对孩子和父母自身的成长很是受益。如今我是一名老师,是几十名学生的家长,所以假期拜读了王涛博士新作《规矩和爱》,看过之后有以下几点体会:1、王涛博士文风质朴,没有特别多绚丽的理论和专业词汇,就像和你聊家常般娓娓道来,如果有人觉得专业教育书籍看起来晦涩枯燥的话,这本书不会使你有这种感觉。而且书中使用了很多王博士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案例,除了增加趣味性,也使得书中的观点更有说服力。2、其实好的教育理念大多是相近的,关于规则,孙瑞雪和李跃儿的书中都提到过重要性,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国内蒙氏教育的自由,提倡给孩子无拘无束的生活空间、心理空间,很多家长都愿意接受“少对孩子说不”的观点,但同时很多家长也忽略了孙瑞雪和李跃儿在自由的后面还有规则的建立。我认为这两者同样重要,而且相互渗透,只有爱的规则对孩子像酷刑,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我记得华德福教育中有个观点是与国内蒙氏教育矛盾的,华德福认为在教育中应以教师为主导,而不是孩子,因为孩子并没有足够的判断力看到哪种行为是好的或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哪种行为是不好的甚至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而且给予孩子太多的选择会使孩子感到迷惑,会有选择上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给孩子提前做好一些准备。王博士的书中也大篇幅地论及了爱与规则这两者之间对立统一关系,他尤其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并以自身成长经历为例说明了规矩给人一生的重要的正面影响。3、观念理解容易,做起来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关于规则的重要性,其实我早已理解,但落实起来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通过王博士的书,再次提醒我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修第1页共3页炼自身。也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立规矩。(1)规矩本身的建立遵循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大原则。具体规则就要依据孩子年龄,让孩子做自己能负责的事(比如5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碗筷,整理玩具和书籍,按时吃饭不磨蹭,整理书包等)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宽容)。(2)在立规矩和培养孩子规矩意识时(也就是管教时),不是出自自身的情绪,而是出于规则本身。即违反规则时管教,而不是自己需要发泄情绪时管教。这点很重要,情绪管理是很多大人都未完成的任务。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则背后的爱,而不是感到规则是冷冰冰的,是跟自己作对的,是让自己受苦的。管教是“温柔的坚持,即持一种“负责任的、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坚定的”态度进行。管教时父母要有内心的力量,要树立权威感,让孩子意识到,我管你是因为我爱你,我比你更知道什么对你好,你在界限里是安全的。(3)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同时,大人也要遵守规则,给孩子做好榜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王涛博士所说的早教原则之一——共同成长原则。(4)关于打孩子。王涛博士的观点我很认同。可以打,但不能发怒时打,要带着爱打,打前要沟通,打时要用一种仪式化的东西进行(比如一根杖)。另外,在孩子青春期时不要打孩子,那时候孩子很叛逆,用这种方式教育效果不好,更多的用谈心的方式。其实我感觉小时候给予充足的爱和规矩,青春期应该过渡得顺利一些。(5)规则的建立要统一,不同教育者之间的统一,不同情境下的统一。尤其后者,孩子生病时或一些特殊情况下,规矩还是规矩,并不因这些外在因素而改变。(6)规矩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律,走向成熟。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第2页共3页发强烈的给学生们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