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湖心亭看雪张岱课文介绍: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他出身官宦之家,明亡之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山中著书。《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他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家破人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生字;2、注意断句;3、读准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chóngzhēn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完)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课文..(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是日,更定日,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这天,晚上八点了,我携一条小船,裹着细皮毛衣服,抱着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景。(只见湖心亭)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着。一个书僮正在温酒,酒烧开了。(他们)见到我,十分高兴,说:“(这个时候)湖上怎么还有这种人?”(随即)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是金陵人,现客居此地。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下了船,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别说您痴,还有您更痴的人呢。”1“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2写雪大的句子是?写冬雪寒冷寂静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余往西湖)(更定矣)3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景物描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思考: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写作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写湖心亭夜景其总的印象是()特写景物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堤亭舟人,痕点芥粒全景广漠特写渺小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二人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拉余同饮我的态度是()余强饮三大白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为什么?(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