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大学中庸》有感读《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大学中庸》有感一、介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出版陈晓芬、徐儒宗译注共二十万字《论语》部分:二十篇《大学》部分:十章《中庸》三十三章(注:这里着重读的是《论语》)《论语》部分:1.学而篇:本篇共有十六章,从总体上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也较重大,包括了孝、仁、礼、政、学习等论题,这些都说明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仁与礼,也是孔子思想的初步显示。2.为政篇:本篇共有二十四章,记录了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原则,要求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作为治政的重心,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3.八佾篇:本篇共有二十六章,内容集中,论说的问题基本与礼乐相关,当时,正处于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而孔子极力要求弘扬周礼,本篇中就反映了孔子关于礼乐的认识观念。4.里仁篇:本篇共有二十六章,除了末章,其它基本上是孔子简短的言论,其论述集中于仁的话题上,认为仁是礼乐得以实施的根本,成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忠恕”则是仁的精神。5.公冶长篇:本篇共有二十八章,主要记述孔子言谈中对人的评论,尤其是对自己学生的评论上,其一,表现为价值取向明确,都以第1页共5页有用于现实政治为根本标尺;其二,反映在德才的表现形态上,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都采用不同方法对人循循善诱,这两点也恰好体现了孔子的仁礼思想。6.雍也篇:本篇共有三十章,前十五章多为孔子与学生交谈内容或评价学生的言论,后十五章内容较广泛,对于道、治政、学习、为人等一系列问题,从不同角度皆有所论,值得一提的是,《论语》中孔子唯一一次直接说及中庸言论即出现在本篇,这也是儒家的主要思想。7.述而篇:本篇共有三十八章,比较集中地记录了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言行,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一系列教学方法,而且记述了孔子对富贵的认识观念,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8.泰伯篇:本篇共有二十一章,比较集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记录孔子对尧、舜、禹等古代圣君的赞美;二是连续五章记录了曾参的言论。9.子罕篇:本篇共有三十一章,从各个方面记述了孔子的德行,除了孔子本人的言论,也有他人对孔子的评说。110.乡党篇:本篇原为一章,现分为二十七节,着重记录孔子在各种场合的神貌举止,反映出礼制在礼仪形表上的严格要求。11.先进篇:本篇共有二十六章,集中记录了孔子与学生共同相处的情况,既有孔子对他们的教诲之辞,也记述了一些具体的事件。12.颜渊篇:本篇共有二十四章,所论包括仁、礼、政事、用人、断狱、交友等诸多内容,综合起来看,则较集中地表现仁、礼、政三者的关系。13.子路篇:本篇共有三十篇,所记内容集中在治政与道德两方面,与第2页共5页《颜渊篇》有一定的承接关系。14.宪问篇:本篇共有四十四章,比较集中的内容是孔子对诸侯、大夫的评说,同时也在德行、才干、修身等方面多有论述。15.卫灵公篇:本篇共有四十二章,记述内容较广泛,治政方面,孔子依然把统治者的德行作为强调的重点;德行方面,孔子特别集中地论述君子的人格要求,但就本篇而言,强调自我约束而求得社会稳定有序,即贯穿他的各个角度的论说中。16.季氏篇:本篇共有十四章,前三章反映孔子对政治权力的逐渐下移这一状况强烈不满,以下数章主要是有关德行、学识等方面的论说,也记叙了孔子命其子鲤学诗与礼的情况,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孔子关于诗与礼的见解。17.阳货篇:本篇共有二十六章,所述内容甚富,较集中地记录了孔子对当时道德状况的批评,也有数章记录了孔子在诗、乐等文学艺术问题上的认识观念。18.微子篇:本篇共有十一章,比较集中地记述了孔子在出仕问题上的观念和原则。19.子张篇:本篇共有二十五章,全部是孔子学生的言论,分别记述了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的言说。20.尧曰篇:本篇共有三章,首章记叙尧、舜、禹、商汤及周武王治理天下的重要言论,提出当今治政的基本原则,次章记叙孔子与子张关于执政的对话,中心内容是如何治理教化人民的问题,孔子提出“五美”“四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