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陈建华《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注重选取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以利于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试商方法,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1余数是怎样产生的?2余数要比除数小.3试商的方法和算理.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学生为布置会场摆花,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具体的“数学化“情景中进行数学思考开始.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使学生很容易感知概念的来源.余数要比除数小,我借用书上呈现的情景:16盆花没5盆分一组,可以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请同学们依次来分,这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很快就能解决,这里犹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边分边观察边猜测,这样分层进行,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交流,比较,分析,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明确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余数要么是0,要么是1,要么是2,要么是3,要么是4。感觉太有趣了。我顺势问学生,如果除数是3,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如果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怎么办?说明商是大了还是小了?怎样调节商?学生兴趣盎然,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大,余数还可以再分一组,说明商小了,上要调大.这样我这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就落到了实处。总之,这堂课的课堂效果好,学生知识掌握到位,并且学生有兴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申的空间。规律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有学习的喜悦。从已有知识平缓的过渡到新知识来,学生接受起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