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江苏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本节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准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征的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针对以上设计思路,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过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况。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三、教学策略以照相、看电影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应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凸透镜的实物,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感受到合作成功的乐趣。这样,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放大镜、硬塑料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胶水、水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多媒体画面:用照相机拍摄美景、用投影仪进行学习、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等,指出这些光学仪器都用到了凸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今天就来认识凸透镜都能成什么样的像。学生观赏并回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新课教学(30分钟)一、照相机大家使用过照相机吗?关于照相机的结构,大家知道多少?教师对学生提到的结构进行简单介绍(投影实物或挂图)。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主要用来成像的。胶卷主要是为了承接像的,相当于光屏。它的表面涂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曝光后胶片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便记录下物体的像,将感光后的胶卷进行显影、定影后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底片。调焦环主要是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使我们看到需要的且比较清晰的像。光圈和快门都是控制镜头进入光线强弱的,胶卷如果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会得到清晰的像。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照相机都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光线强弱以及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来自动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以及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所以我们戏称其为“傻瓜”照相机。指导学生自己制作模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之间的学生交流讨论:照相机主要由镜头、胶卷、调焦环、光圈和快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