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一、主要特点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2有内涵咀嚼器的咀嚼囊3内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二、形态结构外部构造头:头冠(轮盘)纤毛环、纤毛带、纤毛沟、前棘刺。躯干部:角质膜,平滑或具有颗粒,兜甲,常有附属肢、棘刺等结构。足:帮助游泳和爬行,能自由伸缩。足腺,趾。内部构造呼吸系统: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壁消化系统: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泄殖腔排泄系统:具有纵长焰茎球原肾管、膀胱神经与感官:具脑、触手和眼三、生殖与发育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1/8-1/3,体内的消化、排泄等器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具有口和肛门。不摄食,活动迅速,存活2-3天。雌体:存活10天左右。孤雌(单性)生殖:非混交雌体,非需精卵(夏卵)有(两)性生殖:混交雌体,需精卵,休眠卵(冬卵)图中蓝色为单雌生活红色为有性生殖四、分类蛭态目(体蠕虫形,假体节能像套筒式地收缩。)轮虫属体细长。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前面的吻部。足端有三趾。喜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水生植物的茎、叶上。旋轮虫属体较粗壮。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面。趾四个。单巢目(卵巢1个。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绝不是枝型。身体虽能伸缩变动。)臂尾轮属被甲多呈方形,长度很少超过宽度。前端具有1-3对棘刺。足不分节,具环纹,并能伸缩摆动。趾1对。裂足轮属被甲长超过宽度,前端具2对棘刺,后端具2对棘刺。典型的浅水池塘浮游轮虫。龟甲轮属背甲上龟纹。前端有3对棘刺,后端浑圆,或具有1-2个棘刺,无足。腔轮虫属兜甲卵圆形。具2趾。单趾轮虫属只有一趾。常栖息碱性水体。晶囊轮属体透明似灯泡,后端浑圆,无足。咀嚼器砧型,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后缩入体内。肠和肛门消失,食物残渣有口吐出。胎生。典型浮游种类,肉食性。同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弯曲,具细长、刺状2趾。左右两趾约等长,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要超过长趾的1/3。多为底栖种类。异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有些弯曲。右趾非常长而发达,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左趾退化很短,其长度不超过长趾的1/3。大多为浮游种类。多肢轮属体呈圆筒形或长方形,背腹扁平。无足。体两旁有多数针状或片状附属肢,帮助游泳或跳跃。巨腕轮属无背甲,体前半部有6个粗大腕状的附肢,能在水中活泼划动,无足。三肢轮属体呈卵圆形,无被甲。具3-4根细长的附属肢,前面2根能自由划动,使身体在水中跳跃,后端一根不能自由活动。聚花轮属头冠系聚花轮虫型,围顶带作马蹄形,多为自由游动的群体,湖泊中常见。胶鞘轮属咀嚼器钩型,头冠为胶鞘轮型。绝大多数固着生活,借头冠周围刚毛的帮助摄食。五、生态特性和分布1.运动:多数借头冠纤毛的转动作旋转或螺旋式运动有附肢的种类,跳跃式运动如三肢、多肢、巨腕轮虫等2.食性:以轮盘的旋动摄取食物,也有用咀嚼器直接猎取食物的。主要食物:单细胞藻类、细菌、有机碎屑。也有摄食原生动物。3.生活方式: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4.分布:广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但种量稀少。水平分布:无论池塘还是湖泊,种类和数量都以沿岸带向中心逐渐减少。垂直分布:底栖的种类分布于3-4米深度;浮游种类三肢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在深水湖泊,可以分布到200米的深度。枝角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目-双甲目-枝角亚目大多数生活于淡水,少数产于海洋,一般营浮游生活。一、主要特点体由壳瓣包被,侧扁,体节不明显;头具复眼,A1小,A2(刚毛序式:0-0-1-3/1-1-3)发达呈枝角状为主要游泳器官,故称枝角类;通称溞,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少数种类生活于海洋中;个体不大(体长0.2-10mm,一般1-3mm)、运动速度缓慢,营养丰富,是水产经济动物苗期的重要天然饵料。二、形态结构头部:颈沟、头盔、复眼、单眼、壳弧躯干部:腹突、尾刚毛、后腹部、尾爪肛刺、壳刺:孵育囊三、生殖与发育两种生殖方式1环境适宜时:孤雌生殖2环境恶劣时:两性生殖夏卵:卵膜薄,卵黄少,卵形小,数目多;在孵卵囊发育孵出,长成后再营孤雌生殖。冬卵:经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