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转载)什么是教育,养鱼养水也。正如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其实,教育的形态确实是水般柔软与深层。按照水的性质,相对应的是,教育者的修炼之路有六种:1、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教育者的修炼之路是:以生命面对生命,以灵魂唤醒灵魂;2、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教育者的修炼之路是:主动发展,勤奋上进,有目标有计划。3、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时,是水。教育者的修炼之路:坦然面对困难,不抱怨,不推卸责任,在困难与挫折中反思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4、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是水。教育者的修炼之路:包容。5、汪洋大海,能蒸水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有凝结成一面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本性的,是水。教育者的修炼之路:保持本真而高贵的内心,把自己放到一个“无用为大用”的姿态上,无我是教育者最高境界。在笔者的拙作《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出版,其中蕴涵了“水的精神”,很多读者也写了很多很精彩的批评与鼓励,其中一位优秀的一线教育家这样写道:上善若水——教育的道德理想。《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上善之人,像水一样柔顺,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有这一份柔性,是否有这一份温良谦让,是否能用自己最柔软的心去关爱孩子,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为我们职业生涯中首先要叩问的一个问题。《教育是没有用的》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善良归根结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书中有个历久弥新的故事,善良的老师为了让身上有伤疤的男孩不自卑,不被歧视,让其他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把孩子的伤疤说成了是天使的吻,就是那样的一对天使的翅膀,保护了孩子幼小的童心,也让其他的孩子于无声感受了善良的美。故事中那种人性的光辉足以照亮整个世界。《守望道德星空》中也记录着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教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美国的贫民窟里200个12岁到16岁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学生调查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外的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结果,追踪调查的其中180个孩子,只有4个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研究人员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他们。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那个妇女?“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一句最简单的话,影响着孩子们一辈子的成长。如果没有这份如水的善良,没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爱,孩子们的命运也许会截然不同。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会犯下多少错误,会有多么难以教育。然而,一位教师,怀有了一份如水的善良,她会用博大而柔软的心怀去包容孩子中成长中犯下的不可避免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会因为一点点过错,大声训斥,不会因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次跌倒而将他遗弃,更不会因为孩子暂时表现出来的一些落后就给他冠以不可教化的称谓,她会像水一样,包容孩子们不成熟的心,然后用水的力量,用水的韧劲,于无声中引导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走。不论多么难以转化的孩子,不论多么令人担忧的现状,只要你怀有一份如水的善良,如水的博大,如水的柔情,一切都会在无声中悄然改变。如果在工作中,你也能怀有这份上善若水的情怀,你也就会更多地理解你的同事,你的领导,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不会因为他人的烦、怒,而迁怒于自己,你心底的这份淡定,你心底的这份温存,你心底的这份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