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性脾脏切除术联合抗凝治疗预防脾脏切除术后门脉血栓形成摘要目的:肝硬化合并有门静脉系统高压的患者,在行脾脏切除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给将来可能需要的肝脏移植带来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解剖性脾脏切除手术联合早期抗凝治疗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切除手术后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校附一院肝胆外科共有136例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脾脏切除手术的患者。本文对他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基于他们各自采取的术式不同和是否应用早期抗凝治疗,我们将他们分为三组:A组46例患者,都采用传统脾脏切除手术,术后早期未予以抗凝治疗;B40例患者,全部都采用传统脾脏切除手术,但术后早期予以抗凝治疗;C组50例患者,一致采用解剖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后12小时内给予抗凝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凝血功能、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栓形成、腹腔出血、胰漏及腹腔感染等情况。结果:A组门脉血栓发生率约为41.3%(19/46),B组约为20.0%(8/40),同A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值<0.05);而C组则为4.0%(2/50),与A组及B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值各为<0.00、0.021)。虽然患者存在肝硬化、门静脉系统高压症,但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腹腔出血无明显影响(p值>0.05)。解剖性脾脏切除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出血、胰漏及腹腔感染并发症的发生(p值<0.05)。结论:解剖性脾切除联合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可以减少门脉高压患者脾脏切除手术后门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患者将来可能需要的肝脏移植治疗。关键字:门静脉高压,解剖性脾脏切除手术,门静脉血栓,肝脏移植,抗凝治疗前言对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系统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的患者来说,治疗脾亢以及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仍然是脾脏切除术或脾脏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2]。对于这些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VeinThrombosis,PVT)是脾脏切除手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之一[3-4]。同时,这些患者将来可能因为肝脏功能衰竭而需要肝脏移植治疗,但PVT给肝脏移植手术带来困难。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PVT一直是肝脏移植手术的禁忌症之一[5,6]。虽然,随着技术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肝脏移植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但PVT仍然是肝脏移植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会使肝脏移植过程更加繁琐,使患者术后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7]。所以有研究表明,在进行肝脏移植后,术前有PVT的患者相对术前没有PVT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更高[7]。所以,在肝脏移植时代,对于肝硬化合并有门静脉系统高压的患者,在行脾脏切除手术后最大程度预防门脉血栓形成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解剖性脾脏切除手术(AnatomicSplenecotmy,A.S)联合早期抗凝治疗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切除手术后PVT的预防作用。1研究方法1.1病人资料我校附一院肝胆外科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共对136例肝硬化合并PH的患者进行脾脏切除手术。其中男性患者共88例,女性患者共48例。他们的平均年龄48.3±12.4岁。术前彩超及螺旋CT均证实有肝硬化。20例患者术前有食管或(及)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人统计数据(Patientdemographics)见表1,可以看出,术前各组临床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1各组术前临床数据对比Table1ComparisonofpreoperativeclinicaldatabetweengroupsA组B组C组P值性别(男/女)30/1626/1432/18>0.05年龄(y)47.7±11.349.4±14.348.3±12.4>0.05白细胞(109/L)3.1±1.13.0±1.22.9±1.2>0.05血小板(109/L)28.8±11.229.8±11.329.5±10.9>0.05胆红素(umol/L)18.2±1.217.9±1.118.9±1.0>0.05白蛋白(g/L)33.8±5.933.3±5.534.1±5.5>0.05PT/INR12.3±1.012.6±0.812.6±0.9>0.05门静脉直径(mm)15.2±2.715.8±2.415.1±2.5>0.05脾静脉直径(mm):14.4±3.714.5±3.614.7±3.6>0.05Child-Pugh分级(A/B)32/1425/1526/14>0.05胃底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例)767病种构成乙肝后肝硬化383642酒精性肝硬化635丙肝后肝硬化102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11基于他们各自采取的术式不同和是否应用早期抗凝治疗,我们将他们分为三组:A组46例患者,都采用传统脾脏切除手术(ConventionalSplenecotmy,C.S),术后早期未予以抗凝治疗;B40例患者,全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