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分层作业设计——以《声音是什么》为例徐帮龙基础题1.右图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B.太空中噪声太大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A.1次B.2次C.3次D.4次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快C.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5.《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6.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7.如图所示,如果将一个扬声器放在一个硬纸盒内,并在纸盒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一根立在纸盒前已点燃的蜡烛的火焰会随着音乐飘动,音乐停止,则火焰竖直向上不再飘动。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B2.A3.C4.D5.流动的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6.10500不能7.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并通过空气传播能量【巩固题】()1.如图所示,做有关声现象实验时,小华将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A.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B.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2.笛子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它的发声原理是A.空气柱振动B.嘴唇振动C.手指振动D.笛子外壳振动()3.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5.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6.北京奥运会上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由于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指令,从而以其优美的舞姿、随音乐节拍而精确完成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体育之美。关于运动员在水下是如何接收到音乐指令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仅在水面以上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经由空气、水,最终传到运动员的耳朵B.仅在水面以下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通过水传到运动员的耳朵C.运动员通过无线耳机,接收来自控制室的电磁波信号,再将其转化成声音,被耳朵接收D.在水面以上和以下都放有音箱,使运动员的头部无论是在水面以上还是以下,都能听到清晰的音乐声()7.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空气能够传声()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