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解法例谈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或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或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问题的教学编排,主要是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不封闭路线和封闭路线两种情形,具体分析如下:一、不封闭路线情形1、两端植树:例如一条公路长100米,在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分析:首先猜想得出的答案是“100÷5=20,所以要种20棵树”。接下来采用解决问题常用方法----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这里采用是画线段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紧接着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最后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所以得出100÷5+1=20+1=21(棵),即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2、两端都不植:例如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8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4米,一共要栽几棵树?分析:如果学生按照前面的植树问题来解答得出的结果是:80÷4=20,每边有20个间隔,所以每边要栽21棵树。但是学生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由于小路的两旁是大象馆和猩猩馆,所以就不用栽树了。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当两端都不栽树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所以解答为80÷4=20,20-1=19,19×2=38(棵),即两端都不植:棵数=总距离÷棵距-1。两端都不植的植树问题可以运用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要把一根木头平均分成5段,需要锯几次?虽然不是植树,但是这里隐含的规律和植树问题相同。二、封闭路线情形例如:公园中有一圆形花坛,绕一圈正好是100米,现沿花坛外圈每隔5米放一盆花,一共可以放多少盆?分析:解答此题可以让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寻找其中的规律,比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可以看到正好有4个间隔点,所以关于封闭路线的植树的棵数正好是分出的间隔数。所以得出100÷5=20(盆),即封闭路线:棵数=段数=总长(周长)÷棵距。植树问题的教学应抓住3个关键点“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封闭路线”进行引导,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