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神韩信》有感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谈读《韩愈》有感公文谈读《韩愈》有感我外孙从外省来汉看望我们,在他的高中语文课外读本中有一篇写《韩愈》的,读后深为韩愈蒙冤被贬之后仍能为民办事实、办好事之举而感动。韩愈是1200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其诗文写得好,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有些诗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中,如《师说》就是讲的“从师学习的道理”。还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这些至理名言,如今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在广东潮州有一韩公祠,依山傍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一山,叫“韩山”。祠前有一江,曰“韩江”。当地人说“韩祠、韩山、韩江”皆因韩愈而名。为何一介书生一个小官能享如此之礼呢。这还得从唐宪宗说起。原来这位皇帝十分痴迷佛教,他评说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有释迦文佛的指骨一节,便派遣特使用香花把它迎进京城皇宫。动员臣民捐款捐物。韩愈对此很反感、很厌恶。因为韩愈是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他就上表报谏,说“佛如有灵,能作富崇,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触怒了唐宪宗,竟把他问成死罪。后经当朝宰相裴度等大力解救,免得一死,但被贬至广东1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潮州作一刺史。潮州当时被视为荒蛮,充满瘴气之地。韩愈报谏,说明他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和不顺。李白只是怀才不遇,仕途不顺,柳永只是屡试不第而已。而韩愈一下子被打入18层地狱。在其被贬之后,其家眷也被逐出京城长安,12岁的女儿惨死驿道旁,弄得家破人亡。此时韩愈的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甚至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其在过蓝关(XX省商县)时写了一首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第1页共3页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侄孙湘的(即民间传说韩湘子),其心境可见一斑。韩愈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境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气候、水土条件不错,但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学校不兴。农耕方式原始、落后。有钱人养奴成风,而唐律明文规定不能设良为奴,而此地还在买卖人口,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人们长年累月生活在浑噩之中。韩愈见此情景大吃一惊。他想,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不管呢。但韩愈是贬臣,理应老老实实等待时机,不可主动参政。但他忍不住,他觉得用自己的知识还能为百姓做点事,与百姓的苦相比,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他到任后,如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样,连续作了几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地潮江中鳄鱼多,为害甚烈,但当地人迷信,只知投食牲畜以祭,这徒劳无益得不偿失,韩愈用弓弩、毒剑矢之,大除其害。二是2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农耕技术。三是废除农奴制,释放奴婢,不设蓄奴。四是请先生、建学校、兴办教育,倡导讲普通话。从他到潮州后至调离潮州共8个月,就办了这4件事。且不说事之大小,但可以看出他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诚心。一个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乃难能可贵了。韩愈被贬后心境之苦,不言而喻。但他到潮州后没有消沉没有心灰意冷,牢骚满腹。而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对当地的愚昧、落后没有抱怨,而是泰然处之,脚踏实地尽力去为。有人研究说,韩愈来潮州前,潮州地区只有进士3人,韩愈来后至南宋时有进士172名。这是他兴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所以说,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冤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只认你的功绩。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韩山、韩江,不是纪念他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这是人民群众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微不足道的。但是当其与老百姓第2页共3页的利益、与国家的繁荣昌盛、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时,就会被社会承认,就将价值无穷。在1000多年前,韩愈能作出如此有益于人民之壮举,确实是值得称道的,值得纪念的。但这只是一个小局部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