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治指导规范神经内科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IA与缺血性卒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研究显示,TIA患者在近期有很高的卒中发生风险。相关荟萃分析指出,TIA患者发病后第2天、第7天、第30天和第90天内的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3.5%、5.2%、8.0%和9.2%,上述数据证实TIA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信号。现状•2010年我国TIA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标化的TIA患病率为2.27%,知晓率仅为3.08%,在整TIA人群中,有5.02%的人接受了治疗,仅4.07%接受了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研究估算,全国有2390万TIA患者,意味着TIA已成为中国沉重卒中负担的重要推手。•根据国内外经验,对TIA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也是减轻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方法。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的顺利进行,规范管理脑卒中高危人群,特编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治指导规范》。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及应用•1.指导规范•1.1从本质上来说,TIA和脑梗死是缺血性脑损伤这一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建议在急诊时,对症状持续≥30分钟者,应按急性缺血性卒中流程开始紧急溶栓评估,在4.5小时内症状仍不恢复者应考虑溶栓治疗。•1.2在有条件的医院,尽可能采用弥散加权磁共振(DWI)作为主要诊断技术手段,如未发现脑急性梗死证据,诊断为影像学确诊TIA。如有明确的脑急性梗死证据,则无论发作时间长短均不再诊断为TIA。对无急诊DWI诊断条件的医院,尽快、尽可能采用其他结构影像学检查,对于24小时内发现脑相应部位急性梗死证据者,诊断为脑梗死,未发现者诊断为临床确诊TIA。•1.3对于社区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鉴于常规采用组织学标准诊断不具有操作性,同时考虑到与国际上、既往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的可比性和延续性,建议仍采用传统24小时的定义,诊断为临床确诊TIA。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及应用•2.证据•2.1经典的「时间-症状」TIA的概念源于20世界50~60年代。1958年,著名神经病学教授MillerFisher提出了TIA概念的雏形,首次提出了TIA的临床特征:症状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但大多数发作5至10分钟。•2.21965年第四届普林斯顿会议以及1975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发布的《脑血管病分类大纲》确定了传统的基于「时间-症状」的TIA定义:「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除外非血管源性原因」。•2.32002年,美国TIA工作小组提出了新的定义:「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典型临床症状持续不超过1小时,且在影像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及应用•2.42009年,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再次更新了TIA的定义:「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IA定义的演变过程,体现出人们对TIA这一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在影像学检查尚不发达的20世界70年代以前,人们更多的是依靠症状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来定义TIA,但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逐渐普及,对传统「时间-症状」TIA的定义提出了挑战。•研究显示,在由「传统时间-症状」定义诊断下的TIA患者中,30%~50%在DWI出现了新发脑梗死,鉴于此,2009年AHA对TIA定义进行了更新,新TIA定义认为有无梗死病灶是鉴别诊断TIA和脑梗死的唯一依据,而不考虑症状持续时间,新的定义淡化了「时间一症状」的概念,强调了「组织学损害」。此外,新定义还将脊髓缺血导致的急性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也归入TIA的范畴。传统定义与新定义的比较见表1。定义比较二、TIA早期诊断与评价•1.指导意见•1.1TIA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以ABCD2评分分层以及影像学为基础的急诊医疗模式,尽早启动TIA的评估与二级预防。•1.2新发TIA按急症处理,如果患者在症状发作72小时内并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入院治疗:(1)ABCD2评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