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三百首有感》读《唐诗三百首》有感界牌小学刘晓华暑期学习时,听了李达武教授的《快乐国学与师德师风》,让我感受到古代诗歌的巨大魅力,碰巧的是女儿的暑假作业要求背诵古诗20首,以前逛书店买了唐诗三百首。在女儿背诵古诗时,我也跟着读背,吟诵。感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产生于这个时期的诗歌-----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宝贵的遗产。《唐诗三百首》全书选诗涵盖面广,所选诗作的体裁和题材非常广泛,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至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锐利的眼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蘅塘退士曾引用当时的民间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爱“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爱举首狂饮时的长醉不复醒,却也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感叹。他曾为贵妃吟颂诗篇,曾凭自己的才华光耀朝野。他仕途坎坷,被一贬再贬。“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想必一定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吧。他朴素,他也崇高。朴素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了李白的身上,塑造了千古屹立不倒的诗仙形象。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同样是盛唐时代的另一颗巨星。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不同的是,他忧国忧民,带有和李白不同的气息。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出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极其强烈的忧虑意识。因而他被尊称为诗圣,他第1页共2页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在唐代杰出的诗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孟浩然,还有刘长卿,李商隐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虽然自己读的诗仅是冰山一角,但求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