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感想与体会XX县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体会李传寨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培训班的安排,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谷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基本作法。首先,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谷城的基本情况。XX县区位于襄樊西部,版图面积2553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谷城生态环境良好,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大薤山、南河“小三峡”等多处旅游胜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7.5%,被生态学家誉为“绿色生态之乡、避暑度假天堂”。谷城历史悠久,自西周封谷国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境内世俗文化三元(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交汇、宗教文化五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承恩寺是全国百座佛教重点寺庙之一,沈垭教堂是鄂西北天主教中心堂。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演变,形成了谷城古今一脉、中西合璧的多元包容地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谷城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9.72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3.0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7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县经济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gdp同比增长13.1%,居全市县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7.1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4%、22.98%、12.48%,居各县市前列。谷城经济社会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经济特色鲜明。全县形成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水力发电、化工建材、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六大经济板块,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0%以上。今年,我们还将大力发展以金洋公司为龙头、以再生铅产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力争经第1页共16页过5—10年的努力,使循环经济产值达到100亿元,把谷城建成“XX省循环经济第一县”。经济效益名列全市县市前列,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超过120.8%,国税收入超过1.3亿元,连续三年名列XX市第一、XX省山区县市前列。全县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8家,过5亿的2家,今年将有3家企业过10亿元,到“十一五”末,将有6家企业过10亿元,其中过20亿元的3家。一批企业在全国小有名气,三环车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前轴生产企业,金洋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合金铅生产和出口企业,骆蓄公司和锻造公司的产销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银纺公司连续10年名列全国纺织行业经济效益50强,并保持了20年无亏损的记录。二是城乡社会和谐安康。在农村,农民生活比较殷实,超过一半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100%的农户、93.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五山模式”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现场会、全省生态文明新村创建现场会先后在谷城召开;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卓有成效,石花镇、五山镇双双荣获全国文明乡镇称号,五山镇堰河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在城镇,超过60%的居民参加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城镇登记人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祥和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双拥”模XX县区、全国村民自治模XX县区、全国卫生县城、全省县域技术创新示XX县区、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和全省XX县区,谷城正成为一方和谐、安宁、舒适的乐土。我们谷城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同时也得益于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用先进的理念改变谷城,以务实的态度发展谷城。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确立了打造“生态、诚信、和谐谷城”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关爱群众生活、加速经济发展”的执政理念。县委根据这些理念,确定了“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谷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四抓六集中”的工作措施,“四抓”即集第2页共16页中精力抓经济,全力以赴抓项目,全民动员抓环境,求真务实抓作风;“六集中”即集中领导精力、突出中心意识,集中干部精力、突出作风建设,集中群众精力、突出发展氛围,集中企业家精力、突出扩张意识,集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