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二、设计思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朴素的格言蕴含着这么一个道理: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一个全新的探究过程,建构新知:即“实验——观察——分析与交流”过程。教学设计努力做到,强调知识获得过程学习,突出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整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三、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是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第4节内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它是为后面学习物质在水中溶解作过渡和承接,所以是在本章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教材中是先介绍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再介绍悬浊液和乳浊液。这样的编排有利于突出溶液这个重点,但是如果从生活实际入手来看,学生往往是先从观察中了解到各种分散系的宏观特点。因此我将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先从实际例子出发,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观察,依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分析出三者的区别,再给出浊液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学会区分三者。然后将重点放到溶液上,学习溶液的特点以及组成,最后再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的安排可能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并且可以培训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四、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溶液的组成和特征,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是本节的难点。在学生分析讨论实例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节课借助于课件和实验演示,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以实验演示和学生观察分析贯穿整节课,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五、学情分析在7年级上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并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一些生活经验也让学生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些知识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堂课以动手实验为载体,学生对此有较高的热情,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物质分散状况的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科学学习是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操。七、实验准备:分组:学生每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高锰酸钾、碘、食盐、酒精、粉笔灰、色拉油、水、试管教师实验器材:一瓶事先加了砂糖的矿泉水课前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如药品的取用、振荡的方法)。八、教学过程情境一:出示一瓶矿泉水,(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白砂糖,量不能太多,以免出现不同部分甜度不一样。)请一名学生来品偿。师:这瓶矿泉水和平时的有什么不一样吗?生:有点甜。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老师一定事先在矿泉水中加入了白砂糖。师:砂糖溶解于矿泉水中,使矿泉水变甜。通过实验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物质也能溶解在其他物质里。板书: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来物质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的分散现象。ppt1同学们可以看实验报告单。温馨提示:ppt21.按照实验报告单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2.在实验中药品的用量要尽量少并充分振荡。3.小组内要注意分工与合作。4.滴管取用不同的液体时,先要清洗。洗液要放在废液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