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实例分析”的课标、教纲、考纲、教材、教材编写说明、自编教辅一、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例1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的物体的轨迹。(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例2估测自行车拐弯时受到的向心力。(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活动建议(1)通过查找资料,对比实际弹道的形状与抛物线的差异,尝试做出解释。(2)调查公路拐弯处的倾斜情况或铁路拐弯处两条铁轨的高度差异。二、教学要求1.对课标解读“(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教学要求及建议节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1.圆周运动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2.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其定义式,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特点。3.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式,会用它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也成立。1.本章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规律,难点是向心力的来源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2.在角速度概念的教学中,对角速度方向的确定不作要求。3.通过一些实例分析,了解圆周运动与一般曲线运动的关系。4.教学时,了解利用速度合成求向心加速度的思维方法,向心加速度的公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1.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命名,理解向心力概念。2.通过实验,体验向心力的方向,理解向心力的概念。3.通过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理解向心力公式,并能用向心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向心加速度概念及其公式,能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向心力公式和向心加速度公式也适用于一般圆周运动。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1.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2.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能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3.会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4.知道离心现象,能说出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能用牛顿运动定律定量分析求解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的动力学问题。1式a=v2/r可以直接给出。5.关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向心力等于合外力的情况。三、新旧考纲对比内容旧要求新要求考点说明复习要求的把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离心现象IⅡⅡⅡIⅡⅡIⅡI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增加“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离心现象”考点、注意另两个考点要求的升、降。取消原有的“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考点。取消了“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的说明。对斜抛运动只要求定性了解,不必定量计算四、教材略五、教材编写说明(一)教材特色1.重视情景创设(1)以图片创设情境(2)以问题创设情景(3)以活动创设情境(4)以导言创设情境2.突出科学探究(1)实验探究(2)理论探究3.注重联系实际(1)教学内容:引入课题的情景、研究问题的载体、物理知识的应用。(2)习题选编: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科研实际。(3)课外拓展:课外阅览、问题讨论、物理在线实验室。4.渗透人文精神:(1)关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2)关注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3)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4)关注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5.方便自主学习:(1)教材呈现形式灵活:“实验探究”、“理论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活动”。(2)课文旁注画龙点睛:名词解释、点睛之笔、经典介绍、总结性语言、对正文的补2充说明、启发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