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目标导航]1.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就及经验教训。(重点)2.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难点)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方针阻碍了“左”倾错误的纠正。(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①原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与“两个凡是”错误。②目的:冲破理论禁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③意义: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3)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概念阐释理解“两个凡是”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号下,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重大决定(1)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3.意义(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经济领域的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4年产业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合同定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4)2000年税费改革①目的:理顺分配关系。1②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思维点拨全面认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3)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意义: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步骤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②“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①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②1984年,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③1992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3)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1.整顿党风(1)原因①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蔓延。②反腐倡廉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方针:从政治上着眼,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3)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政治改革(1)含义: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2)过程①初期:实行党政分开等。②20世纪80年代:农村村民自治产生。③20世纪90年代:加强与完善原有体制优势的部分。(3)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4)结果:政治体制从集权模式向民主模式过渡。思维点拨(1)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2义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2)村民自治的意义: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易错提醒中国基层民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是基层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公民参政、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