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中心内容:“冷战”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阶段及到20C90年代初“冷战”格局的终结。核心知识:30多年的美苏争霸课标要求: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一、战后至50年代中期1、特征: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对峙,殖民体系受冲击。2、表现:美苏两分世界,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由战时的同盟转为对抗。(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共产党情报局等)3、原因: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两国存在严重冲突。4、影响:世界不得安宁,德国分裂,朝鲜分裂,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二、50年代至80年代1、特征: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三个世界格局出现。2、表现:中苏关系恶化,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崛起。3、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苏联的霸权政策,民族解放运动的纵深发展。4、影响:美国霸权动摇,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作用越来越大。(一)美苏争霸的形成和概况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的上台)2、概况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至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3、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问题:美苏争霸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1)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①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②军事方面:50年代初期苏联的总兵力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52年只有363万③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2、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新的领导人,开始调整对外政策。3、想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政策就是一种称霸政策,导致美苏争霸。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苏联的对外政策开始出现调整——即要争夺世界霸权,导致了30多年的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二)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2、重大事件:“和解”——1959年的赫氏访美与戴维营会谈;美国艾森豪威尔的两手政策。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这是赫鲁晓夫上台后,苏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中同艾森豪威尔就德国、柏林、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但会谈本身未取得成果。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但会后仅七个月,就发生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的事件。苏联宣布取消对艾森豪威尔访苏的邀请,苏美关系趋于紧张,两国展开新的争夺。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最具代表性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一触即发的核战危机。古巴历史上长期依附于美国,美国资本控制着古巴经济。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的民族主义武装推翻了旧政权。美国希望能够维持原来的关系以保护美国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苏联利用美国与古巴的矛盾开始向古巴渗透,导致1961年美国与古巴的断交。1961年在美国策划古巴流亡分子入侵古巴,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导致古巴进一步倒向苏联1962年起,美国对古巴实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苏联则积极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古巴从而成为美苏在西半球争夺势力范围的热点。核战争的危害:首先,核武器直接攻击的地区,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员死亡其次,造成长时间大范围核污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规模核战争会致使地面上的大量尘埃上升到大气层中,遮蔽阳光,引起“核冬天”,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到几年,地球上95%的植物因缺乏阳光而死亡,生物链中断,人类也大量死亡,幸运的话,还会有少数人存活下来,在一片废墟中重建文明,如果情况严重,人类会就此灭亡。3、人物:赫鲁晓夫(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著名的“让帝国主义见鬼去吧!”的演讲,由于他有悖常理的行为和无遮拦的攻击而在西方声名狼藉。他甚至在联大上将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