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教学难点】1、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2、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投影:孔子的故乡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一位美国学者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一、孔子其人(板书)(提出问题)1.孔子一生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如何概括?(学生活动)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②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报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③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④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提出问题)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活动)用心爱心专心1(1)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影响:①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②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③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④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二、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提出问题)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活动)A.思想:(1)“仁者爱人”: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1)“克已复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3)“中庸之道”: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B.教育:“有教无类”(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