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年级高一课题第5单元第4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2.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3.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4.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PPT演示: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解;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构有氧呼吸过程图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图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多种问题及相关答案演示;板书等。2.实物: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呼吸概念及本质为突破口,具体比较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让学生理解进行细胞呼吸所需条件和掌握实验方法;教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展示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PPT演示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解,简单地与实物装置作对照,说明其用途。3.设问,引出细胞呼吸,进入新课: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其主要来源是什么呢?(细胞呼吸)。1.观察实物装置,思考其用途。2.观看PPT演示的实验装置图,与实物装置比较。3.听取教师讲解,思考问题,了解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实物展示、PPT演示第一层级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内容。2.布置学生完成[知识体系梳理]的填空。3.PPT演示相关内容的问题,考查学生的预习效果:①酵母菌可进行的呼吸方式是什么?②如何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生了酒精?③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及形成的ATP最多的阶段是哪个阶段?其发生的场所是什么?④就气体环境而言,是否是将种子储存在无氧环境中最好?1.预习教材,争取在教材中找寻到问题的答案,并做好注解。2.根据预习后印象,将[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3.对于需要总结的内容及需要结合生活经验等才能解答的问题提于小组交流探讨。PPT演示问题交流讨论1.检查学生[知识体系梳理]的完成情况。2.抽检提问,了解学生预习效果(如对重、难点1.纠正、巩固基础知识。内容的把握度、理解度等)。3.收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与学生讨论交流、统一见解。4.解答问题(PPT演示):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②使用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它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③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及形成的ATP最多的阶段是第二阶段,其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④就气体环境而言,不是将种子储存在无氧环境中最好,而是在低氧环境中最好,因为在此条件下,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2.小组讨论预习过后产生的疑问,和教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2.和教师交流PPT演示的问题,认真分析记录教师解答问题的思路、突破口。PPT演示问题答案第二层级学习过程知识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展示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锥形瓶与导气管之间的连接方式,思考装置的作用。2.PPT演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解,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各锥形瓶中溶液的类型、作用及可能发生的现象等。3.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实验原理,了解酵母菌的呼吸类型。4.和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1.观看实物和图片装置,了解装置中仪器、试剂的用途。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酵母菌的呼吸类型(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及发生的条件。3.小组和教师一起分析讨论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实验原理。实物展示实验装置、PPT演示知识二:细胞呼吸过程及影响因素1.PPT演示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线粒体的功能。2.PPT演示有氧呼吸过程图解,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有氧呼吸的条件、过程、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3.PPT演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