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静项目内容课题§2.1动与静(共1课时,第1课时)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动与静;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教学准备相对运动演示仪,图片,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学习,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二、进行新课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同学们观察课图P13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教学过程[来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学生听古筝曲《高山流水》并谈感受,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对于艺术,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如《登黄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再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教学过程的语言来描述运动。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去描述事物。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呢?3、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⑴阅读“交流与讨论”栏目,问:妈妈是怎样判断小东是“站着不动”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发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特定描述运动的物理概述。(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物体物体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4)概括运动和静止并举例周日,小明和同学小王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到县城,汽车在公路飞驶而过,这时,小明对小王说,你看,车外的电线杆一直向后退。问:小明同学的话对吗?路边的电线杆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分析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参物,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加强同学们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强调:在描述物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