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力一任务分析力的现象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每个学生都能很快进入主题,但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事例的分析去体会,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时,要使学生看得见看得清想得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时不但可以通过视频还可以利用课堂小实验来加深印象。所以在本节中通过实验、讨论、讲授等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二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4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6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7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的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教学资源玩具小车、弹簧、竹片、海绵、乒乓球、门、视频资料等。五设计思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是第六章全章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由于力的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在学习力的含义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例举生活中力的现象,并且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去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这样力的概念才会水到渠成。在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时要尽可能的利用课堂小实验和视频资料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中利用视频和课堂学生实验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从实验到观察,从分析到讨论,从归纳到总结,激发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新课引入问:如果用手抬起你们的课桌,你们对课桌施加了什么?(学生回答)问:你们知道力吗?那什么是力呢?学生参与并讨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力现象导出力的概念活动1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讨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单位活动2力的作用效果活动3力的三要素教学小结二:新课教学要求学生观察图6-1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很多,你们还能例举吗?学生回答教师板写例如:推踢排斥作用(物体)(物体)板书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板书2: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提问:一个物体或没有物体可以产生力吗?教师说明:当有一个物体受到力时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板书3: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分析图6-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设问:当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效果呢?学生观察图6—2教师演示手压海绵、乒乓球,手拉或压弹簧,手弯竹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图6—3可播放视频教师手动演示玩具小车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小车在运动中加速或减速;小车在运动中改变运动方向。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4: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分析P4想一想提问:力有大小吗?为了比较力的大小应该怎么办?板书5: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观察图6--4提问:你们用力拍过桌子吗?当你用力拍桌子时你的学生例举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回答回答讨论分析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回忆动手回答学生总结完成P5填空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实验观察由学生自己展开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和互助精神。教师在此加以适当适当的说明使学生明白即可。由生活到物理易理解由物理到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人脚()()磁环()车足球()()磁环()【板书设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3: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4: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