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材分析】高中数学教材第一章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第一章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概念,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法也与初中数学不一样,因此设计好这一章内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对集合的定位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并使学生能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示数学对象,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讲解和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繁难的偏题。【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极其记法;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流程】1.问题引入:(1)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2)介绍自己初中时的学校;(3)介绍自己现在的班级。2.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的全体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是没有给出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与初中时学习过的点、线、面类似。☆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练习:(1)课本P6:1(1)(2)一条直线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一个平面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一个圆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不拘泥与“数”或“点”3.练习巩固:-----①.考察下列每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1(1)所有的好人(2)不超过20的非负数(3)我们班16周岁以下的学生(4)高个子的人(5)充分接近的实数小结: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②.(1)满足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2)满足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③.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4.常用数集的记法常用数集简称记法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正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整数集Z全体有理数的集合有理数集Q全体实数的集合实数集R※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Q,R,Z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做。5.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例:列举法表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思考:能否用列举法表示“小于1的一切正数”构成的集合?2▲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它的一般形式是小结:列举法的特点是:直观、明白,但有其局限性,如“小于1的一切正数”构成的集合;就不能把它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或列举出有足够代表性且反应出规律的元素。故无限集一般不用列举法。描述法具有抽象概括、普遍性的特点。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写清楚集合中元素的代号;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多层描述时,应准确使用“且”,“或”;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准确。6.集合的分类:按元素个数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7.布置作业:(1)课本P13:1,2,3,4(2)查阅有关数学史上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资料。【教学设计思路】1.利用丰富的背景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它也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但这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高一新生来说却是抽象、枯燥的一个数学概念,因此,从学生们身边熟悉的例子引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透过一系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事例了解集合的概念。2.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对概念、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