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二节速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②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③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②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二.设计思路1.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2.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能够较方便地测出速度的同学给予赞同。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实验中的缺点并迅速度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单位换算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生活、物理、社会”中也给出了极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确凿的关于速度的数据加深学生们对速度的理解。3.本节一课时.三.教学重.难点:a)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⑴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因为小学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里用控制变量法定义速度比较好.⑵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在这里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例子很重要.(3)理解控制变量法中控制变量的物理意义.b)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⑴速度的定义式,⑵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单位时间指一秒)⑶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在这里教师一定要板书过程.四.教学资源:学生:白纸两张、刻度尺(可事先测出课桌的高度或教室内某一物体的高度,也可以一同学的身高为测量高度)、秒表(或手表)教师:白纸若干、长软尺、秒表.五.教学设计教学程序及板书重点备注补备一.引入新课1.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2.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将A双哪个快?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3.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4.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我们又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课教学1.在观看100米赛跑比赛时,观众的方法是:相同时比.而裁判的方法是:相同时比.2.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教学程序及板书重点引入控制变量法velocity★★★备注补备⑴公式:⑵单位:米/秒m/s⑶单位换算:1m/s=1×10-3km/3600-1h=3.6km/h即:1m/s=3.6km/h⑷读p110图《一些速度》3.计算题的一般格式:【例题】p112解:-------------------①写公式=30km/(1/6)h----------------②代数据=180km/h>v0------------------------③解之得∴Δv=v-v0=180km/h-120km/h=60km/h答:该车车超速60km/h.------------④写答案一定要板书过程.1.4m/s(人步行时的速度)1.通过这个题目学会读速度表和里程表.2.规范计算题的格式。3.书后习题第一条,乘热打铁,当堂纠正他们解题格式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