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教学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本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物态之间的变化复习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定义以及吸热还是放热。二、活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1.先给学生观察碘锤中碘的状态,酒精灯加热,透光观察碘的状态,提示是否有液态碘出现,得出碘的状态有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这种物态变化称为升华。在碘锤的一端用滴管加水,提示学生此时碘蒸气向外放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得出碘的状态有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这种物态变化称为凝华。2.学生填写①碘原来为__态,加热后,小锤内出现了___,___(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__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__态。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小锤内壁出现了___,__(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__态的碘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__态。总结:板书三、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解释(5)在深秋初冬早上的地面常会出现霜,人们常说道:“下霜了!”你是如何评价这种说法的?(7班学生回答)2,解释舞台烟雾的形成和干冰降雨学生阅读p43页的“生活物理社会”尝试解释(1班学生用填空题形式提醒)四、巩固训练1、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熔化,但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雪发生()A.蒸发B.升华C.凝华D.凝固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3、说说下列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A.碘变成紫色的气体(___、__热)B.冰冻的衣服直接晾干(___、__热)C.夏天,湿衣服晒干(___、__热)D.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___、__热)E.冬天玻璃窗内的冰花(___、__热)F.霜雪的形成(___、__热)G.雾露的形成(___、__热)H.水结冰(___、__热)I.冰化成水(___、__热)J.樟脑丸变小(___、__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