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函数\s\up7()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对第二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从整体上来把握本章,使学生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本章内容,用集合定义函数,将函数拓展为映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三维目标通过总结和归纳函数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函数的基本知识.②含有字母问题的研究.③抽象函数的理解.教学难点:①分类讨论的标准划分.②抽象函数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s\up7()导入新课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二次函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为了系统掌握本章知识,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推进新课讨论结果:1思路1例1求函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把变量y看成常数,则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整理成必有实数根的关于x的方程,利用判别式的符号得关于y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得y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函数的最值.解:(判别式法)由y=得yx2-3x+4y=0, x∈R,∴关于x的方程yx2-3x+4y=0必有实数根.当y=0时,则x=0,故y=0是一个函数值;当y≠0时,则关于x的方程yx2-3x+4y=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有Δ=(-3)2-4×4y2≥0,∴0<y2≤.∴-≤y<0或0<y≤,综上所得,-≤y≤.∴函数y=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点评:形如函数y=(d≠0),当函数的定义域是R(此时e2-4df<0)时,常用判别式法求最值,其步骤是:①把y看成常数,将函数解析式整理为关于x的方程的形式mx2+nx+k=0;②分类讨论m=0是否符合题意;③当m≠0时,关于x的方程mx2+nx+k=0中有x∈R,则此一元二次方程必有实数根,得n2-4mk≥0即关于y的不等式,解不等式组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与②中y的值取并集得函数的值域,从而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2函数f(x)=x2-2ax+a在区间(-∞,1)上有最小值,则函数g(x)=在区间(1,+∞)上一定()A.有最小值B.有最大值C.是减函数D.是增函数解析:函数f(x)=x2-2ax+a的对称轴是直线x=a,由于函数f(x)在开区间(-∞,1)上有最小值,所以直线x=a位于区间(-∞,1)内,即a<1.g(x)==x+-2,下面用定义法判断函数g(x)在区间(1,+∞)上的单调性.设1<x1<x2,则g(x1)-g(x2)=(x1+-2)-(x2+-2)=(x1-x2)+(-)=(x1-x2)(1-)=(x1-x2), 1<x1<x2,∴x1-x2<0,x1x2>1>0.又 a<1,∴x1x2>a.∴x1x2-a>0.∴g(x1)-g(x2)<0.∴g(x1)<g(x2).∴函数g(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函数g(x)在区间(1,+∞)上没有最值.故选D.答案:D点评:定义法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步骤是:①在所给区间上任取两个变量x1、x2;②比较f(x1)与f(x2)的大小,通常利用作差比较它们的大小,先作差,后将差变形,变形的手段是通分、分解因式,变形的结果常是完全平方加上一个常数或因式的积(商)等;③由②中差的符号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注意:函数f(x)在开区间D上是单调函数,则f(x)在开区间D上没有最大值,也没有最小值.例3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分析:函数f(x)是复合函数,利用口诀“同增异减”来求单调区间.解:函数的定义域是(-∞,-1]∪[1,+∞).设y=,u=x2-1,当x≥0时,u=x2-1是增函数,y=也是增函数,又 函数的定义域是(-∞,-1]∪[1,+∞),∴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当x≤0时,u=x2-1是减函数,y=也是增函数,又 函数的定义域是(-∞,-1]∪[1,+∞),2∴函数f(x)=在(-∞,-1]上是减函数.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是(-∞,-1].点评:复合函数是指由若干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它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的单调性有密切联系,其单调性的规律为:“同增异减”,即复合函数y=f[g(x)],如果y=f(u),u=g(x)有相同的单调性时,函数y=f[g(x)]为增函数,如果具有相异(即相反)的单调性,则函数y=f[g(x)]为减函数.讨论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是:①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②把复合函数分解成若干个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并分别判断其单调性;③依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口诀:“同增异减”,判断出复合函数的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