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和;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运算.能力目标:经历向量加法概念、法则的建构过程,感受和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经历运用数学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向量加法的定义与三角形法则的概念建构;以及利用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难点:理解向量的加法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三、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采用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四、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内容活化、创生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考、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基于此,我设定了5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量——向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向量的加法运算,首先,请看课件.(出示)师:他是谁?生:丁俊晖.师:对,著名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大家请看他好像遇到了难题?(出示)你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啊?活动设计:学生参与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翻袋进球)再来看另一个问题:在两岸通航之前,要从我们郑州到达祖国的宝岛台湾,我们需要从新郑机场乘飞机抵达香港,然后转机才能到达,如今通航后呢?我们可以直接到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心爱心专心1无论是台球还是飞机,从最初的位置到达最终的位置都是经历了两次位移,如果从作用效果角度来看,这两次位移的作用效果就等于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次位移,在物理上,我们就把这次位移称作是之前两次位移之和.同学们,请思考问题1:【问题1】位移求和时,两次位移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何作出它们的和位移?——两次位移首尾相连,其和位移是由起点指向终点.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位移是个物理量,如果抛开它的物理属性,它正是我们研究的——向量.那么,受到位移求和的启发,能否找到求解向量之和的方法呢?于是,我们顺利的进入了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二、实践探究总结规律我首先提出了问题2:【问题2】如图所示,对于向量和如何求解它们的和呢?活动设计:小组探究、代表汇报和物理中的位移求和问题有所不同的是,在数学中任意两个向量相加时,他们未必是首尾相连的啊,应该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试验和探究,我深入学生中与他们交流,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进展过程,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的障碍,投影学生的解题过程,纠正出现的错误,规范书写的格式.最终,由他们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用心爱心专心2abababOAB生:“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平移使其起点为点O,平移使其起点与向量的终点重合,再连接向量的起点与向量的终点”.此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给出定义:加法的定义:已知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则向量叫做向量的和.记作:.即.向量加法的法则:和的定义给出了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加法的定义其实是用数学的作图语言来刻画的,这种方法经常出现在几何中,这一点也更好的体现了向量加法具有的几何意义和向量数形结合的特征.至此,已经了解了加法定义与三角形法则,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物理中矢量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创设了情景:“观察小猴过河的动画短片”.对于平行四边形法则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他们关心的是两个法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于是,我提出了问题4.【问题3】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何特点?生:是平移两个向量至共起点.【问题4】想想你遇到过一些可以用向量求和来解释生活现象吗?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汇报比比谁的例子最多,最贴切.完成了这个探究,接着,我进入第三个环节.三、类比联想探究性质首先我设计了问题5:【问题5】请类比实数加法的性质完成表格,并通过画图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活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