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过程与方法: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2.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投影:作者生平。二、疏通文意三、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1)研习课文①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明:叙述、描写、抒情②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③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④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⑤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明: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四、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五、布置作业:背诵《寄承天寺夜游》。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