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5篇马克思主义听课感受马克思主义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感受。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存在文化体系上的差异。但是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愈发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包括不同地域的人民所创造的文化。东西方文化脉络的走向虽不同,但就本质而言,它们是一致的即人的文明,人的哲学。它们既存在斗争性,又存在统一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相互转化。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借鉴了古老中国的儒道思想,历史恰若一场轮回,如今的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东西方哲学都有着天然的指导力,从中略感知一二,已觉为大幸。因道而行,方得始终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是什么。道有何用。我对中国古老哲学并没有太多研究,但就我肤浅的认知中,“道”并非是伸手可抓,睁眼可见的实物,而是一种思想法则。后世常以“消极无为”来评价道家思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道家的无为非完全的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看似消极实则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正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学习的“尊重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名叫安金磊的农民的事迹。安金磊曾经是河北XX市XX县区某国营农场的农业技术员。在工作期间因为看到常规农作方法对土地造成很大的伤害,便开始自己研究学习可持续的农业道路。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是一个天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草是庄稼的好邻居,它既能使农田丰收却减少劳动之苦,而且还能解除植物的多种疾病。用农药是图一时之快,虽然把害虫除掉了,但同时也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子杀死了。说实话,刚开始看视频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个人很怪,甚至觉第1页共5页得他是不是精神不太正常。但是,随着对他一些做法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不正常的不是他,而是我们这些自认为高端的智慧的外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与自然相处的真理,然而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还有多少人遵循。还有多少人保留着那份对土地的挚爱之感。活佛济公有言:“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话用在安金磊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吧。纵然我们不能说他的价值观以及他的行为是绝对正确,但至少我们需要认识到他身上所保留的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给与了我们生生世世得以繁衍存活的环境,如若连一点敬畏之心和保护之意都没有,我们又怎能奢求它给予我们更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甚至妄想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者。物极必反,不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激进式的主观能动性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我不禁想起了如今的环境问题,就拿我们随处可见的雾霾为例吧。我想生活在郑州的人们都会深有感受。一年365天,空气质量为量的天数只有502多天,其余的时间不是中度污染就是重度污染,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就在前几天大早上一出门,大家就惊呆了,白茫茫的一片,可见度不足十米。大家纷纷发朋友圈吐槽这严重的雾霾,纷纷称自己如同置身仙境。可悲可叹更可恨啊。如果我们都能有向安金磊那样尊重自然,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意识,又怎么会遭此灾难。唯有因道而行,方得始终啊。要想走得更远更长,我们就不得不转变之前的发展方式,改变我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尽力无悔,万事随缘我对老师之前讲的“浙大病”这个事情印象特别深刻,一方面是这个问题与我们学生相关性特别强,另外一方面是我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烦恼。所谓的“浙大病”,是前不久由一位浙大“幸福课”的老师提出来的概念,相比起那句调侃意味十足的“考败来浙”,这个概念显得不那么轻松,它是一种“名校学生症”,也同时弥漫在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他们优秀,第2页共5页努力,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但却无时不刻不处于一种挫败感中。他们通常非常的优秀,但他们却觉得周围充满了比他们优秀的人,而且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