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风扑面来工作报告水观镇地处阆中、南部、仪陇三县(市)交界处。过去,这里经济滞后,迷信盛行,赌博成风,“告状大王”李茂润发誓与政府对抗到底,矽肺病人多次围攻镇政府,是有名的“事故”多发地。近年来,该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正民风,化民怨,解民难,促民富。如今,庙宇里办起老年协会、“告状大王”成为法律工作者、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蚕桑基地乡镇”建设卓有成效……全村呈现出和谐新气象,受到省、市媒体的关注。由“小”见“大”:打造文明新风尚织绒帽、出证明、配眼镜。小事赢得民心。水观镇乡风文明建设从为特殊个体、困难群体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实事入手,化解了民怨,凝聚了民心。“一顶绒帽”感动矽肺病人。因修建襄渝铁路,水观镇现有矽肺病人及遗属130多人,其中重病患者50多人。他们经常一起进京、到省上讨说法,还在镇政府院内搭起窝棚轮流值班“打持久战”,曾让镇干部一说到矽肺病人就头皮发麻、见到矽肺病人像遇到“瘟神”。新任镇党委书记黄奉林在党委会上响亮提出:“矽肺病人作出过贡献,现在生活有困难,我们应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随即,镇党委出台了“1+6”帮扶制度,即每个镇干部联系6名矽肺病人或遗属,对帮扶工作进行台帐式管理。镇干部先后为杨光焕、王明蓉等矽肺病户送仔猪17头、蛋鸭126只,帮助他们发家致富。每到农忙季节镇干部都要帮助矽肺病缺劳户抢收、抢种、送水,矽肺病人去世后,镇领导都要亲自参加追悼会。特别是去年冬季当镇领导把镇上女职工织的58顶绒线帽送到矽肺病人手上时,他们感动得泪流满面,老山寨村7组矽肺病人金本会说:“镇党委、政府对我们生前、身后的事都考虑得这么周到,再闹也确实对不起人了。”“一份证明”感化“告状大王”。李茂润,曾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为状告当地派出所民警不作为,他蓄起长70多厘米的白发,誓当中国“白毛男”将“告状”进行到底,在第1页共7页场镇临街门面办起“中国白毛男专栏”攻击党委、政府,把告状、上访经历编写成300多册连环画到处散发,镇党委、政府号召的事,李茂润一发话准泡汤,“告状大王”俨然成了群众的代言人。镇党委书记黄奉林说:“对待李茂润这样的人,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要从点滴做起,就算他是一块石头也要把它焐热。”相关负责人10多次上门交心谈心,李茂润终于有所触动,冒雨主动交清了历欠的税费,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个闪光点,在全镇开展了“向李茂润学习”的活动。李茂润为务工死亡的侄女打官司时,忘了带证件,报着试一试的态度给黄奉林打电话,不料3天后就收到了镇上的特快专递。打完官司后他拉着黄的手说:“再也不跟党委、政府作对了,”并提出了“成为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个愿望。镇党委及时给他制订了“入党指南”,并指定镇党委副书记帮助他,去年“七一”宣誓成为预备党员;镇政府赠送给他价值100余元的法律书籍,聘请他担任民间纠纷调解员,支持他办理了法律服务工作者证书;县(市)换届时,他还被选为XX县区人大代表。“一副眼镜”折服“迷信老人”。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一脚踏三县”的特殊环境,导致“基督教”、门徒会、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在水观镇滋生蔓延、屡禁不绝。庙成观村在上海务工的100多人赚了大钱,认为是菩萨在保佑,纷纷寄钱回家,以建“老年活动中心”为名,重修庙成观、再塑泥菩萨,开庙会、收香钱、给菩萨开光,大搞封建迷信活动。镇党委、政府在派出所的协助下,依法拘留带头的,这些人一出拘留所就纠集200多人,扬言要把镇党委、政府告垮。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由此清醒地认识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就更强烈了,必须予以正确的引导。经过上下齐心协力,分头作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终于得到了群众的理解。镇上支持庙成观村第一个建起“老年协会”,给每个老人配一副眼镜,订了《古城报》、《南充日报》、《四川日报》等多种报刊,送去棋牌等娱乐工具,镇医院的医生还定期作免费体检,点点滴滴,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人称“老封建”的祝继荣当众撕毁告状信,表示再也不搞封建迷信了,还把镇里给他第2页共7页配的眼...